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电动车全面“达标化”面临三大“路障”

2011年05月31日 09:0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 对超标车进行回购或换购,对达标车进行“上目录”销售,福州的做法与4部委发文的要求惊人相符

  ● 福州“限超”为通知之后全国铺开的“限超”行动提了一个醒:管理疲软、用户不满、行业抵触3大问题亟须解决

  近日,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4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现有1999年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标准,从管理规定、生产、销售、注册登记、通行秩序和治安管理等6方面着手,整改当下电动自行车产业,限期淘汰“超标”车。

  据了解,此次通知所指“超标”车,即“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重量大于40公斤”的电动车。事实上,在4部委的通知下发以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进行过这样的“治超”行动。福建省福州市从2010年5月就开始逐步“全面限制超标准、未注册电动车在市区通行”,受限超标车达60万之众。

  对超标车进行回购或换购,对达标车进行“上目录”销售(即只有进入质监部门“合格产品目录”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记者注),福州市的做法与4部委近期发文的要求惊人相符。

  《法制日报》记者从2010年起曾多次对福州“限超”行动进行调查,并针对其中问题相继刊发报道。福州,这个“限超”先锋如同全国电动车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它为通知之后全国铺开的“限超”行动提了一个醒:“管理疲软”、“用户不满”、“行业抵触”,这3个拦路虎谁也不能绕开。

  整治显疲软

  “达标车”难真达标

  福州市的“限超”始于2010年5月,计划在3年内“全面限制超标准、未注册电动车在市区通行”。为保障这一次大换血,福州市政府要求,电动车生产商或销售商必须向市质监部门申请电动自行车合格产品目录登记,只有进入目录的产品方可在交管部门登记上牌,最后进店销售。这意味着福州市原有近60万电摩车主必须改乘其他交通工具或换购“达标电动车”,而大多数人选择了后者。

  这样的做法基本与近日4部委下发的通知要求相符,目的就是“平稳过渡”,逐渐淘汰在用“超标”电动自行车,完善电动自行车发展政策,实现规范管理、有序发展。 

  然而,今年3月初,在福州“限超”近10个月后,《法制日报》记者在福州看到,街头原有大量形似摩托车的“超标”车已经大大减少,代之以带脚踏板、自行车状的“达标车”。然而,记者经过细致调查后发现,这些经质监部门严格审核后上目录销售、经交警部门层层把关后挂牌上路行驶的的“达标车”,无论重量还是速度,仍远远超标。 

  据福州当地电动车销售业内人士介绍,“福州街头行驶的‘达标车’,重量加上电池后很多都在60公斤上下;电动车厂家是通过在控制器上加装限速器来控制车速的,一旦剪掉,车速马上能提到每小时35公里以上,而几乎所有销售商都会应用户需求,剪掉限速线”。

  这意味着,福州这场以淘汰“超标”车为目的,耗费巨额财政、社会成本开展的电动车大换血,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达标车”之所以不达标,除了销售商家在其中做手脚外,不乏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然而其背后真正透出的问题是,面对近亿辆客观存在的超标电动车,无论从人力还是财力上都难掩操作困难的窘境,治理手段也不得不显得疲软。

  “你管得了白天,管得了晚上?管得了市区,管得了城郊?基本上很难操作,真正花那么大力气拼命去管的城市,现在不多,将来估计也不会太多。你哪来那么多人呢?”一家知名电动车生产企业负责人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