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P2P问题平台“吃”掉投资人超20亿元血汗钱

2014年10月27日 18: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10月27日电(见习记者 王逸飞)22日,号称浙江最大P2P企业的浙江传奇投资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立案侦查。这已是本月来浙江第四家P2P平台“触礁”。

  作为民间借贷最为活跃的省份,目前浙江P2P网贷平台已达180家左右,在全国高居第二,贷款余额达64.70亿元。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浙江P2P问题平台家数已达34家,增长同样迅猛。中新网记者整理发现,近两年来高息、短命的P2P问题平台已经“吃”掉了投资人超20亿元的血汗钱。

  问题平台黑掉20亿

  对于问题平台的出现,损失最大的当属投资者。少则千元,多则百万的血汗钱瞬间打了水漂,这是谁也不愿遇到的梦魇。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待收金额明确的19家浙江P2P问题平台,累计待收金额近15亿元,平均每家P2P平台7900万元。而全部34家P2P平台的待收金额总数或超20亿元。

  其中,上半年中宝投资倒台,待收金额达5.13亿元,这也是P2P网贷行业目前为止待收金额最大的问题平台。锦融运通、家家贷待收金额也超过了亿元。

  在34家平台中,有20家平台因提现困难而倒台,有6家平台因老板跑路或消失而关门,其余倒闭原因则涉及经侦介入、诈骗等。

  对于平台出事原因,爱贷网总经理朱新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里动机不纯之人毕竟是少数,但必须注意的是,很多人进来的时候想把它做好,但却忽略了自己的实力和行业的深浅,最终独木难支。网贷行业虽然门槛低,但是隐性门槛是很高的。”

  另外记者注意到,几家尚可打开的问题平台网站,诸如广融贷、帮你贷、好想贷等,网站首页标注的100%本息保障的字样颇为醒目,而现实则是这些平台早已人去楼空,有业内人士提醒,对于一些平台来讲,100%本息保障的口号很多时候会只是起到吸引投资者的作用。

  诱人利率高至35%

  高息一直是许多投资人涉足P2P网贷的重要原因,而对于耳熟能详的“高利率高风险”,从近两年来众多P2P问题平台上,无疑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

  去年10月份到目前,浙江共出现了30家p2p问题平台,中新网记者对其中可查询的26家平台利率做了统计,这部分问题平台平均利率达到了20.6%,而目前网贷行业的平均利率为16.71%。

  其中,8月底传出老板跑路消息的锦融运通,从2013年7月至9月底,平台收益率在40%上下波动,2014年1月底,该平台收益率下降到31%左右,平均综合收益率达35.51%。

  除锦融运通外,力合创投、如通金融等平台利率水平也达到25%左右。而除了诱人的高息外,许多平台还进行各种奖励活动,投资人可获得投资额1%-5%不等的回报。

  对于P2P网贷的利率问题,目前行业内人士指出其或将下降至12%左右。朱新琴也认为:“12%左右的平均利率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一水平是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可以承受的,但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吸引力则大大降低。”

  此前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若收益降至12%左右,中小平台仍可通过私下的活动,把利率维持在18%左右,留住投资者。当然最后还是要看监管力度是怎样到位、执行情况是怎样的。”

  经营多不满一年

  中国首家P2P平台成立于2006年,而网贷平台的真正进入爆发式增长却是从2013年开始,行业平台数由400家迅速发展至800家,再到现在超过2000家。对于网贷行业而言,成立三年或以上的便可称为“老”平台,足以说明这实属一个全新领域。

  而翻看浙江问题平台的历史,却也不难发现,这些平台之中绝大多数上线尚不足一年便气数散尽,有些短命平台甚至在营业几个月、甚至几天后便出事离场。

  在34家问题平台中(5家未公开查询到成立时间),有24家在成立后一年内倒闭,占比达七成。其中恒金贷上线半天即跑路,宝都财富、帮你贷、信邦创投等平台在上线后两月内也相继出事。而中宝投资、阿拉贷、广融贷等运营超2年的平台,在问题平台中成为了最有资历者。

  去年10至11月,共有15家新平台密集出事,据朱新琴介绍:“这是受行业倒闭潮影响引发连锁反应,许多刚成立不久的平台纷纷出事。”朱新琴说“在网贷行业内也存在‘打新’现象,这种投机侥幸心理还是应该尽量避免。”

  朱新琴表示:“经历了去年的一系列负面事件后,今年对于网贷行业而言还是利好消息多于负面,新出现的平台质量好于去年,投资者自身意识也相应提高,相信随着监管的细化,行业乱象会逐渐得到遏制。”(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