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局谈国际收支“净误差”:不必过分解读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22日在京表示,需要密切关注违法违规的跨境资金流动,但不能过分或者过度解读“净误差和遗漏”的经济含义。
管涛是在当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4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如是表述的。
所谓误差与遗漏是指,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因资料不完整、统计时间和计价标准不一致以及货币换算等因素所造成的差错和遗漏,它是为使国际收支核算保持平衡而设置的平衡项目。
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和遗漏”就一直为负值,到2014年第三季度累计为3463亿美元,其中2014年第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722亿美元,资本项目逆差90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亿美元,净误差和遗漏是-632亿美元。
对此,有外资投行发布报告称,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的不断增加或许反映出了中国隐性资金外流的增多,由于这类资金外流或许更加难以用监管手段加以控制,如果这种外流在近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则可能开始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切实忧虑。
管涛指出,从统计上讲,中国净误差遗漏规模是适度的,国际收支统计是可信的。根据国际惯例,只要“净误差和遗漏”规模占同期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在正负5%以内,平衡表就是可靠的。2008年以来,中国净误差遗漏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左右,2014年三季度占比是5.6%,但前三季度的占比只有2.4%。
与此同时,美国刚刚公布的2014年二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经常项目逆差1035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103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8亿美元,净误差遗漏是正的940亿美元,占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9%,2012年一季度这一比例是15%。
管涛进一步指出,需要密切关注违法违规的跨境资金流动,但不能过分或者过度解读“净误差和遗漏”的经济含义。比如去年三季度净误差遗漏为负的632亿美元,从统计上来讲可能有两方面原因,既有可能低估了对外资本的输出,也有可能高估了经常项目顺差,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为资本流动的原因,实际上,净误差遗漏的方向和资本流动的方向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针对相关的改进方法,管涛透露,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外汇局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统计制度和方法,尽可能降低净误差和遗漏的规模。比如,近期实施的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制度,就区分了对外投资的交易变化和货币折算等非交易变化,即哪些是交易引起的对外投资变化,哪些是货币折算导致的对外资产变化。“做了这个区分以后,就可以提高对外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