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商事制度改革催生创业温床 一人公司增长406.8%。
中新网宁波3月25日电 (见习记者 李佳赟 通讯员 张淑蓉 潘玲娜)近日,宁波甬祥珠宝有限公司法定代表胡斌,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一次性领取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且同步从刻章单位拿到公章、合同章等印章。“这要是按原来的工作流程办,至少需要跑5个窗口、往返10次以上。”胡斌感叹道。
一年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了以简政放权、宽进严管、激发活力为主要特性的商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实施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先照后证及证照合一、住所登记放宽等实际性举措,为释放市场活力注入了新力量,一场“鲶鱼效应”正持续发酵。
新政铺就全民创业“温床”
自去年初始,宁波市场监管局就围绕商事制度改革着力谋划、修订、出台、实施各项新政策、新制度、新举措、新机制。
在扩大工业企业筹建登记范围方面,宁波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涉及前置审批、且筹建周期较长的行业企业,允许实行筹建登记(筹建期间企业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另外,申请人除企业确定的主要行业外,还可自行选择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类或者小类项目作为经营范围。
此外,宁波市场监管局还尝试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信息互认制度,对已在宁波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再投资,其有效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在公证、认证之日起半年内的,可免予提交公证、认证文件原件;将“一照多址”、“一址多照”试点范围扩大至外商投资企业;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以中方投资者的住所或外方投资者法律文件送达地作为临时住所进行登记。
另外,诸如下放有限合伙企业登记权限,尝试同城联办登记服务,广设便民服务点等地方新政新举的实施,不但为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了不间断的动力,也为改革红利带来幅度不小的“加息”。
数据显示,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止,宁波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1834户,同比增长18.6%,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而且,这11万余户新设市场主体,新增加投资者10万余人,这意味着全市共有10万余人实现首次或再次创业。
资本放宽 一人公司注册呈“井喷”
宁波市鄞州东威机械配件厂的张宏国说:“商事制度改革,对企业和经办人来说都方便简捷高效很多。一是企业门槛降低,二是登记手续简便快捷。以往很多投资者心思都放在如何凑够资金通过验资程序上,现在,只有有点子有韧劲,就有希望成功。”
在宁波商事制度改革中,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是最早且最广泛受关注的热点。
据统计,2014年3月份第一个工作日,宁波就有94家“认缴”公司诞生,认缴资本1.475亿元。截止2015年2月底,一周年内宁波全市共新设公司制企业33362家,同比增长70.2%,其中一人公司颇为抢眼,新设数达到8864家,同比增长率达到406.8%。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并未因认缴而滋生“乱认”现象。从新设的33000家内资公司分析,其认缴注册资本总额为1362.3亿元,平均认缴注册资本412.8万元。
“相比2013年度新设内资企业的实缴平均注册资本446.5万元,不增反降。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投资人较为理性,能够认识到认缴出资的权利和责任,各类企业未因此而盲目扩大注册资本规模,改革实施以前社会担心的注册资本畸低畸高现象不普遍、不明显。”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处处长徐新桥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
破除信息孤岛 市场有了“信用标尺”
2014年12月,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管局为一家名为“宁波市海曙区美波小吃店”核发了宁波市首张集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于一体的“证照合一”营业执照。当天下午,该局窗口又打印出炉宁波市首张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代码证于一体的“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多证合一,解决了原有证、照分头审批、资料重复递交、审批时限冗长、证照各自发放等诸多问题,而且,如此捆绑审批发放,不但让申请人免除往来奔波的麻烦,更促进了审批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避免信息孤岛现象,为下一步信用信息整合和监管打下基础。”海曙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面对记者如是说。
相比于证照合一的试行,“信用宁波”征信系统已进入深化施行阶段。
据悉,“信用宁波”征信系统已整合34个单位的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重点人群、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6大类主体的350类3490项数据已征集入库,信息数达到5299万条。宁波市级24个部门的行政处罚信息也进入企业信用数据库。截至今年2月底,信息查询总量达5500多万次。
据宁波市市场监管局企业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以后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荣誉评比以及融资等工作中,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将受到限制,真正体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下阶段,宁波将通过全面升级改造“信用宁波网”,以统一的架构和标准,逐步构建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市各类法人主体、自然人主体的统一信用信息库,实现信用信息的对内共享和对外披露,为信用信息主体、行政管理部门及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为在全社会各领域逐步推广信用服务应用提供基础信息支撑,为建设“信用宁波”奠定扎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