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出台中药材规划 部署七大专项行动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刘育英 石岩)中国政府网27日发布《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中药材是中国独特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宝贵资源。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的规划。
该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等12个部门共同编写,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王黎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明确了“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科学发展中药材生产、减少对野生中药材的依赖,将中药材的发展与保护有机结合。
目前,中药材发展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另一方面是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
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包括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等。
为实施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将要实施的七大专项: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专项、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专项、中药材技术创新重点、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专项、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项、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专项、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专项。
每个专项都提出了量化目标。如在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专项中,提出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10个,药用动植物园15个,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3个等。
实现野生中药材的种植养殖是规划的另一大目标。王黎明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实现200多种野生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养殖。到2020年,在实现100种的种植养殖,届时人工中药材的产量将达到中药材总产量的90%。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表示,规划从法律法规制度和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加强行业监管工作、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加快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