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布斯中国商界女性榜发布 凯迪电力李林芝升至第58位

2015年07月02日 19: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7月2日电  2015年7月1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5中国商界女性排行榜。除了华为董事长孙亚芳、格力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榜上有名之外,随着生物质能源的崛起,湖北唯一上榜企业领袖——凯迪电力董事长李林芝的排名从去年的第77位升至第58位。

  福布斯榜单被誉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榜单采用量化方式排定座次,福布斯排名的背后,关联着各行业的景气指数与女性领袖们所执掌企业的发展状况。李林芝再度登榜、排名上升,离不开其执掌的凯迪电力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以及对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强大推动力。李林芝领导的凯迪电力近年来可谓一路高歌:随着产业链模式的全面建立,凯迪电力业绩连年攀升;2015年5月28日,凯迪电力重大资产重组获证监会通过,重组完成后,凯迪电力将成为中国最大、布局最广的生物质发电企业。

  生物质能源开拓者,从田间地头开始建立产业链

  同样作为清洁能源,生物质发电与我国数亿农民的联系,远比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更为紧密。生物质发电以树枝、干柴、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燃料,将原本一无所用的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商品,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并减少因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更可通过燃料收购直接带动农民增收。

  中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发电不仅前景广阔,更能够带动最广泛的人口受益,持续改善困扰中国的空气质量问题。带着一颗大爱之心,李林芝和她的同事们投入到生物质发电事业之中。李林芝始终坚信,生物质能源将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解决方案,是推动中国崛起的重要力量。然而,生物质发电是一个新兴行业,没有可供借鉴的既有发展模式。在一个又一个困难面前,李林芝和她的团队始终不忘初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形成了凯迪模式——当前我国生物质能源行业最为成熟产业链发展模式。

  我国生物质能源行业一度受制于上游燃料的供应,导致大部分生物质发电企业的亏损乃至倒闭。凯迪电力深度研究了分布式能源属性和农村社会特点,在电厂周边100公里范围内,向每个村派驻一名凯迪员工,深入到田间地头。以此为开端,凯迪电力建立了“大客户+村级点”的燃料收购模式,并从燃料的产出、破碎加工,到运输,仓储,到进厂生产……形成了一条凯迪特色的生物质发电产业链。

  李林芝曾在公开讲话时表示,本着奉献环保、造福人类的企业理念,凯迪电力要打造融合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县域经济的新模型,走出一条带动亿万农民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推动重大资产重组,打造清洁能源航母

  从2012年产业链模式初步建立以来,凯迪电力的业绩一直稳步提升。李林芝和她的董事会认识到,生物质能源对中国的改变才刚刚开始,业绩的增长只是验证了凯迪模式的可行性,凯迪电力要撬起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庞大发展潜力,还需要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支点。

  在这种背景下,凯迪电力积极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出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凯迪电力11月2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控股股东阳光凯迪、关联方中盈长江及华融资产、华融渝富等无关联第三方合计15名交易对方持有的生物质发电资产、风电、水电及林地资产。此次重组后,意味着凯迪电力将转型为行业领先的以“生物质能”为核心,兼顾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页岩气”及“煤制天然气”的“清洁能源平台”企业。

  根据重组方案,凯迪电力将收购87家生物质电厂100%股权、1家生物质电厂运营公司100%股权、5家风电厂100%股权、2家水电厂100%股权、1家水电厂87.5%的股权以及58家林业公司100%股权,交易标的合计共154家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将阳光凯迪集团生物质电厂纳入收购范围的同时,还将注入1018.7万亩林地资产,进一步丰富凯迪电力生物质发电燃料来源,解决多年困扰行业发展的上游燃料供应问题。

  该重组方案在2015年5月28日获得证监会核准。重组完成之后,凯迪电力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布局最广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凯迪电力的成功模式,将更广泛地整合产业资源,清洁能源航母即将启航,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升级。蓝天更蓝,大地更绿,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成果,将无处不在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李林芝再登福布斯,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在凯迪电力等行业巨头的带动下,我国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更多来自清洁能源行业的企业家将走向前台。他们坚定的大爱之心与对低碳事业的执着信念,将带领企业走向成功,推动清洁能源行业高歌猛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