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银分析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使中国货币政策更具独立性
中新社上海8月13日电 (记者 姜煜)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成为这几天全球瞩目的焦点。13日央行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4010,继续下跌704个基点。
自从8月11号央行发布公告,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以后,人民币中间价从6.1162开始累计下跌了2848基点,跌幅为4.66%。
中国为何突然加快了汇率政策调整的步伐?据中国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解释,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市场价偏离幅度比较大,影响了中间价市场基准和权威性,这种偏离不可能长期持续,需要通过增强中间价市场化强度和基准性来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
市场人士对此讨论得较多的是,中国此时提高汇率制度灵活性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反应,同时也为了提高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的机会。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以及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则认为,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将使得中国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无需再担忧能否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由此更具独立性。
根据“三元悖论理论”(国际经济学中一个著名论断),在货币政策独立、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这三个目标中,央行只能实现其中两个目标。刘利刚认为,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将使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具独立性。
谢栋铭同样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的阶段,资本账户开放是不可避免的,而随着美联储加息临近,中国降低融资成本的努力需要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扩大汇率波动性或许是不得已的选择。
“大国的优势就是在汇率波动的时候,只要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控制好利率水平就不会引发金融危机。而过往经验显示,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往往就是在汇率波动后无法控制住利率水平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谢栋铭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与美国货币政策脱钩,而未来中国也可能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缓解流动性压力,通过调节利率来消化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压力”。
渣打银行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央行的此次调整,意味着中国汇率制度向更具灵活性这一目标又迈出新的一步,将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加以市场为导向。“这支持我们之前的观点,即尽管经济增长放缓和近期股市震荡引发的市场担忧依然存在,但目前中国的各项改革议程仍处于稳步推进之中”。
但渣打同时认为,此次汇率机制改革并不代表新一轮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