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玉米、稻两大类作物的44个品种不合格
2015年是打击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步伐加快、力度加大的一年,年初,农业部分两批公布了39个假劣种子、未审先推和无证经营的种子案件,年中对制种基地进行了专项检查,年末,27个基地涉种案件全部结案。随着打假高压态势的延续,种子市场秩序明显改善,企业合法生产经营,农民朋友购买种子的安全系数越来越大。
2015年12月29日,农业部发布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结果:共有44个品种不合格,不合格品种涉及玉米、稻两大类作物,生产经营单位分布在天津、湖南、广东等20个省市,其中,辽宁、江苏、湖北、重庆等省市出现的问题品种较多,农业部此时公布检查结果对今年粮食安全生产,农民选种备耕有重要意义。
为打击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农业部在2015年年初组织实施了春季市场检查专项行动,行动以“属地管理、检打联动、部门协同、标本兼治”为原则,以国家级玉米和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种子集散地、省际交界区域为重点区域,以近三年监管发现的问题企业、问题品种和问题经营门店为重点对象,以玉米、稻为重点作物,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天津市静海县蔬菜种苗开发中心经营、山东良兴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良星4号”及另外34个玉米品种,安徽凯美克华工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经营、湖北铁信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K优213”及另外8个稻品种真实性不合格。
对通报案件,农业部要求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查处,涉嫌犯罪的,按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相关省(区、市)要及时公开办结案件信息,并将查处结果于2016年1月31日前报送种子管理局。
据悉,从2013年底开始,农业部联合公安部、工商总局启动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几年来,专项行动的内容不断丰富,除开展种子企业监督检查、春秋两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品种清理退出外,还包括大案要案查处、依国法党纪惩处责任人。种子打假是2015年种业界的大事件,近两年打假工作重点转移至制种基地打假。2014年张掖市共查处涉嫌涉种违法案件71起,行政处罚22起,移送公安机关49起;2015年,对无证生产严重的10个乡镇,18个村的相关责任人实行了问责调查,共问责19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5人,免职4人。(蔚萍)
评论
多方通力让假种子无处藏身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近年来,假瓜、假豆等各类假种子坑农、伤农、害农事件屡屡发生,假种子让许多农民谈“种”色变,纷纷呼吁要依法加大农作物种子打假力度,避免他们种什么不得什么的损失。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种子安全这个前提。
连续几年的打假专项行动,已经让种子市场秩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发不义之财。要铲除这些害群之马,需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从重从快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对各种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即依法严厉打击,决不姑息。
种子管理部门及执法人员每年春、夏、秋三季都要坚持“拉网式”检查,整顿乡、镇、村种子市场,要毫不手软地取缔“无证无照”的种子店铺,关闭不符合种子经营条件的摊点,并尽快建立正规渠道销售粮、棉、油、菜种子,确保种子质量。
基层种子管理部门和农技服务部门要加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告诉他们莫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另外,农户购种时切莫忘了索要一张有种子产地、批次、各项质量指标,购种人住址、姓名、购种数量等详细登记的“种子身份证”。
种子经销部门、人员要以诚信为本,切实搞好服务。不能挣昧良心的钱,要形成一种诚信经营光荣,骗农、坑农可耻的环境氛围,让假劣种子无处可藏,人人喊打,让更多农民用上放心种子。(士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