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更强劲

2018年09月09日 16:4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更强劲——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综述之三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决胜未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这些创新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各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情况如何?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还有哪些“制度藩篱”?连日来,围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主要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情况,国务院31个督查组展开了深入督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镜头)在洛阳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科科技园,一间300多平方米的纳米膜车间,年产值竟在1亿元以上!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马宏伟的纳米膜技术,生动诠释着创新驱动的力量。洛阳近年来以创新政策激发大院大所活力,重点发展先进制造装备、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有效推动了产业创新升级。

  督查发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各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在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负责人向第三十一督查组介绍,乌鲁木齐高新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环境下,2018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7.6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72.6亿元,同比增长36.4%。这主要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新区大力发展智慧安防产业、积极推动创新药研发,还拿出“真金白银”引才留才,对新疆企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引领作用。

  创新驱动,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第十督查组在江苏发现,江苏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引导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改造提升力度,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下降9.8%。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2%和43.5%。

  在天津,第二督查组来到位于北辰区的景恒再生合金材料公司暗访时发现,厂内一片寂静,没有丝毫生产迹象。高大的厂房内,炼炉和变压器还保持着拆卸查封状态。据介绍,该企业去年7月就已停产。督查组了解到,今年以来,天津精准发力去产能,同时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明确产业转型、改造提升、结构调整、载体升级等路径,累计4000余家企业完成创新转型。

  创新驱动,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福建省近年来以促进创新发展为主线,数字经济总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3强。重庆市大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规模达2282亿元,同比增长21.7%。

  督查发现,中央有关科技政策得到落实,但预算编制过严过细、报销难等问题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成果处置难、成果评估难、收益落实难等“三难”

  (镜头)“天津有个‘亿元教授’!”第二督查组在天津高校、科研院所等走访时了解到,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学礼通过一批技术成果转让,成为天津首位“亿元教授”。“这些都是得益于国家政策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支持,也感谢所里创新考核评价的激励。”张学礼说。为了更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天津不断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自主权和横向项目收入分配自主权,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从中获益。

  “感谢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为‘克隆猴’团队潜心科研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九督查组在上海了解到,2018年1月,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督查中发现,中科院神经所在有关人才评价中,不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学历”:团队负责人孙强既无海归背景,也没有光鲜“帽子”,神经所根据他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破格由其领导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建设;核心成员博士后刘真是中科院土生土长的青年科学家;首席兽医王燕只有高中学历……

  近年来,为推动科研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消除有碍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为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党中央、国务院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收入分配、科技评价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直击科研人员长期反映的难点、堵点、痛点,受到了科技界的热烈欢迎。督查发现,这些改革举措在地方有些已经得到落实,发挥了积极效果,但仍有部分政策措施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落地生效上还存在问题。

  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方面,部分科研人员反映仍然存在预算编制过严过细、报销难、科研单位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第十七督查组在湖北发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预算编制要求过细,验收流程复杂、耗时长、成本高。以督查组核查的某重大专项预算编制为例,需按照不同资金类型和不同费用类型分别填报设备费、材料费等各约16张、共约64张预算明细表。预算表中各预算科目测算繁杂,如材料费测算需要具体到试管、滤膜等的具体单价、数量,填写复杂的测算明细表,并要求附有公章的市场报价作为预算依据。课题验收需要经历7个环节、约15次左右的小环节,且提交资料繁多。在课题财务验收时,除审计报告外,还要求提供大量的财务凭证及附件等。

  “我们搞农业科研的,报销还是很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科学院,科研人员向督查组反映,一些需要租赁农民农田或聘用农民工的实验活动,无法提供票据,但院里的财务管理办法又明确规定“所有经费支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并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导致这些费用很难报销。督查组认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科学院对《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未全面贯彻到位,应尽快整改,加大改革力度。

  第十督查组在江苏了解到,尽管有关文件赋予法人单位更多的资金管理自主权,但实际操作中缺乏可参照的实施细则,导致承担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不敢擅自放开,降低了科研人员的获得感。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转变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督查发现,受多种因素制约,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成果处置难”“成果评估难”“收益落实难”等“三难”,影响着转化的速度和成效。第一督查组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座谈时了解到,从实验室成果到市场成果的中间阶段缺乏有效支持,中试项目、应用类项目很难申请国家项目经费,社会资本又不愿投入,造成很多科研成果难以跨越这一阶段。科研人员建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简化评估审核程序,支持发展专业的中介组织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等。

  各地积极探索打造“双创”升级版,但中小企业贷款难、人才激励评价难到位等问题仍有待破解

  (镜头)“我们公司是‘园中园’模式的受益者,今年就能搬进自己的办公楼了!”在第十督查组的座谈会上,诚迈科技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原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该公司想自己修建办公楼,却在具体操作时犯起了愁。针对一批有同样需求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南京软件谷园区推出了“联合拿地、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分割出让、统一配套、集中托管”的“园中园”模式。“这种模式至少帮我们节省了一个团队的人力成本开支,也让企业能更专注于创新发展。”

  近年来,各地在优化“双创”政策环境、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九督查组在上海了解到,上海对标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加强创新创业主体培育、载体完善、生态营造等,持续提升上海创新创业的“国际化”竞争力。

  “要让知识产权从‘专利证书’变成‘真金白银’,从而为企业解决资金缺口和融资难题。”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负责人向督查组介绍,该中心推动成立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促进了“专利+技术+资本+产业”的有效融合,2017年至今,有60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贷款90笔,贷款金额41亿元。

  但是,督查中也发现,仍有一批制约创新创业的难题有待破解,如政策衔接不顺畅、中小企业贷款难、人才激励评价难到位等问题。

  金融支持不协调、直接融资比重偏低、贷款难是创新型企业普遍反映的难题。“我们这种高科技企业没有什么固定资产,银行要求必须要有抵押物,即使公司的现金流再好、利润再好也不行。”天津安捷公共设施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文魁说。河南的农民创业代表赵俊海也反映:“我带领大伙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年了,一分钱贷款都没获得。”

  人才激励评价机制不到位、用人留人难,也是“双创”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好不容易从北京、上海、深圳挖来人才,但各项配套措施跟不上,最后还是很难留住人才。”河南云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第十六督查组在河南发现,一些国企的双创示范基地,受工资总额等因素制约,缺乏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影响了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第十一督查组在与浙江省民营企业座谈中了解到,网易公司现有5000余名员工,大部分拥有高学历,但仅有7名高级工程师。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现行的职称评价比较看重学历、论文、专著、专利等成果,难以反映一线工程师的实际能力。督查组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提出符合民营企业发展特点、科学合理的高工评定标准。(记者冯华、谢卫群、任胜利、尹晓宇、扎西、胡仁巴、刘洪超)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