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标本兼治 海清水净
中新网宁德12月2日电 (吕巧琴 林榕生)“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最终得益的是群众,他们不仅可以依法用海,规范有序的养殖还会让他们得到更大的回报。”福建宁德市蕉城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办公室的关延熠2日对中新网记者说,整治后海水交换能力变强,航道明显变宽,航程缩短,安全系数也提高了。
地处沿海的宁德市,直接相邻的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海,是宁德最大的优势。然而,此前海上传统养殖业粗放、无序,不仅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宁德市官方今年展开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战,进一步规范用海秩序,促进海域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海上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切实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截至11月30日,全市禁养区藻类清退任务基本完成,渔排清退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养殖区和限养区养殖升级改造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在11月30日召开的全市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上,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表示,要坚持公平公正、长效管控、疏堵并举,成规模成片区推进禁养区清退工作,以村或合作社为单位抓紧推进海域使用证、养殖证的发证工作,为被清退养殖户解决好出路问题,全力杜绝反弹回潮现象。
宁德市的三都澳水域,是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此前传统养殖网箱和龙须菜密布,海面上尽是养殖所用的白色泡沫浮球和花花绿绿的饮料瓶,拥堵而杂乱。如今在三都秋竹海域,一眼望去,海面洁净,波光粼粼。
关延熠称,在海上养殖未整治前,船只为了避开海上养殖设施,都得绕道走,螺旋桨还时常被养殖网绳缠住;海上养殖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为推动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蕉城区通过分步骤打好“全面清、规范养、依规管”的组合拳,力求走出一条依法用海、多方共赢的改革之路,努力实现渔旅结合、海清水净的海上田园风光的整治目标。
“全面清”即是将5万多亩龙须菜养殖全面清理完毕后,进行规范养殖;海漂垃圾全面清理到位;废旧渔排、空排全部打捞上岸。
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集中宣传月活动的基础上,蕉城区今年10月组织开展千人海上龙须菜清理统一行动,三天时间就清除了秋竹海域和礁头(鳌江)海域龙须菜养殖11000多亩。
蕉城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石信妙表示,由于前期宣传工作到位,许多群众已逐步认识到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主动清理禁养区的龙须菜种植绳索、废弃渔排等,配合党委政府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龙须菜清理约37150亩,礁头(鳌江)、城澳半岛、三都岛前方等海域龙须菜已基本绝迹,主动自收已成为大部分群众的共识。且对于率先完成退养的村,优先选择养殖海域,优先分配养殖面积;带头退养的群众,优先承包海域,优先改造设施,优先享受补助。
海漂垃圾和废弃渔排清理方面,蕉城区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投标选取2家专业打捞公司,配备10艘打捞船只,截至目前累计花费清理资金300多万元,清除废弃渔排12224框、海漂垃圾3917吨,清理岸线19.85公里。
蕉城区官方表示,“规范养”是关键的治本之策。需要抓紧规范藻类养殖和渔排养殖,坚决打破门前海、祖宗海、私人占海出租等旧有用海格局,推动建立海上养殖新秩序。
通过全新规划,布局藻类养殖用海面积为3704公顷,实际藻类可养殖面积2530公顷;规划渔排用海面积659.43公顷,实际渔排可养殖面积为247.28公顷,并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核对四至坐标,解决了哪里可以养、养什么、养多少的问题。
蕉城还选取三都镇礁头村作为藻类规范养殖改革试点,遵循海域所有权属于国家、分配权属于政府、使用权属于各村、承包权属于养殖户的原则,由各村按照用海指标向区海洋与渔业局申请海域使用权证书;取证后,以村民竞标、退养户优先承包、联合体承包、村民小组承包等多种方式分配藻类养殖用海,有偿用海、多方共赢。
关延熠称,藻类养殖设施以环保型塑胶浮球代替原有泡沫浮球和饮料瓶的方式进行改造,目前已邀请3家养殖设备生产企业,在秋竹海域布设4个养殖设施展示区,供养殖户试用,并将吸取养殖户意见,选定适用性强、好评度高的产品进行推广。
“依规管”是长远之举。在“规范养”的基础上,蕉城区将建立健全长效化海域管理机制,如建立区、乡、村三级海域管理体系;借鉴河长制、湖长制做法,探索实行“海长制”;建立渔排垃圾定点收集、上门回收制度,采取在渔排安装环保厕所、污水净化设施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