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珍惜题材“富矿” 合理开掘

2011年06月16日 15:24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要珍惜题材“富矿”更要合理开掘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6月10日,中国文联、中国影协联合主办了光辉的历程——纪念建党90周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研讨会及影片展映。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中国影协主席李前宽,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康健民出席会议并与电影主创人员畅谈了创作体会;从事电影理论和电影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就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和研讨。

  革命历史题材是

  中国电影创作的“富矿”

  夏潮指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广泛的社会影响、严肃的教育功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优秀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书写党的奋斗历程、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大力弘扬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凝聚出来的井冈山、西柏坡、延安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努力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作品充溢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震撼力,是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这类题材的创作,需要深刻和艺术地把握历史,要反映主流,关注现实,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和现实观审视历史。要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尊重艺术家的创作劳动,实现艺术真实和创作真实的完美结合。

  原《电影艺术》主编王人殷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对中国电影来说是最富有生命力并成为中坚力量的创作类型,蕴涵着丰富博大的精神资源。它是我们电影创作的一个“富矿”,应倍加珍惜。改革开放以来,这类题材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仅是在书写历史,歌颂革命和理想,而且能站在今天的立场、角度回望历史、审视历史,把历史唯物主义和当下的主流价值观结合起来;不再单纯为献礼而创作,而是中国电影人由衷地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党的爱、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使这类影片在思想深度和艺术品格上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我们也看到,近期的献礼片中出现了从政治书写、历史书写向人格书写转变的趋向,注重描写领袖人物、英雄模范内心的东西,挖掘人性最美好的层面。

  原国家广电总局剧本中心主任张思涛认为,在新中国电影里,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是成绩最大、最突出的领域。八一电影制片厂理论室主任张东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党员形象、英雄形象的影响力、感召力是巨大的,有时艺术形象的魅力超过真实的历史人物。

  尊重革命历史题材

  电影的创作规律

  曾执导过电影《开天辟地》的电影艺术家李歇浦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一是要尊重历史,要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关照历史;二是要尊重历史规律,我们可以再现历史,但不能拘泥于历史,还是应该以写人物为主。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社社长张琦认为,尊重历史、钟情艺术、关注现实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三条原则。她认为,历史是不能杜撰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人物,特别是重大题材不是文学创作,一定要历史发生过,确有其人其事,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塑造历史事件中的人,写人的矛盾冲突、思想冲突、情感冲突。近些年,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我们看到电影人开始用自己对历史的感悟,深入地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一些内涵,深刻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对一些细节进行再创作,作出合乎人物定位的推理,达到了一种艺术真实的再现,这些都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尝试。

  张思涛认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飞天》等影片可以看出电影人在创新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上进行的努力。如《飞天》就将宏大的革命主题同主人公的个人命运紧紧地结合起来。有三个航天员参与航天,影片重点表现其中一个。这个人屡次落选,他的妻子、女儿、妈妈,整个家庭的命运都与航天事业联系在了一起。小角度、大视野,用特殊反映一般,从个人的命运写出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是有创新、突破的,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革命历史题材是电影创作的“富矿”,需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掘。面对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王人殷以抗战题材电影为例,指出对历史缺乏认知造成了创作中违背历史真实,出现了“游戏化”、“儿戏化”的不良倾向,这会对当下的年轻人产生误导。部分影片将残酷的战争看做轻而易举的事情,缺乏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的导向,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深入电影艺术本体寻求创作突破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已经有60多年的经验积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它的审美意义,加强它的艺术表现,提高其艺术品格,让更多的观众认可,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相认为,电影不是教科书,不需要负担过多超过艺术本体之外的东西。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者应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过于拘泥于史实的拘囿,比如在叙事上,宏大叙事之外,可以尝试从个人化的视角介入创作。谈及电影类型化,他认为,作为中国独特电影样式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并不是一种类型片,而是一种跨类型片,它包括战争片、人物片、爱情片的元素。当把类型和这类题材嫁接的时候,就需要找一些适合这类题材表现的东西,强行嫁接会让题材偏离历史原貌。时下,有些电影过于追求形式感,过多的情感表现,无形中会降低观众对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关注度,造成对历史的消减。这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应该避免的。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张东认为,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应该区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模范和艺术形象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把生活中的英雄模范或者典型直接搬上银幕,而是应该更关注艺术形象的塑造,特别是虚构的艺术形象,这更符合电影的创作规律,创作出来的形象也能够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而在关注宏大历史呈现的同时,我们要对每个人的感情、故事做一些深入挖掘,对个体记忆予以关注。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如何吸引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明星加盟式”创作模式值得探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影片都能将其成功复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蒲剑认为,这类题材影片还是应该回到电影创作本体上。以往,我们可能比较强调电影的史诗性、文献性,尽量去还原历史,全景式地展现历史,在人物塑造、事件表达上都力求跟历史或者历史观相吻合,这就使某些影片不像电影艺术了。我们缺少电影化的表达和叙事,缺少艺术创新的形式和角度。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要给“80后”、“90后”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价值观念体系,在思想性、理想主义的建构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悉,此次活动还包括纪念建党90周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展映。展映活动于6月6日至22日在北京金鸡百花影城举办,将陆续放映《开天辟地》《南昌起义》《烈火中永生》《党的女儿》《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第一书记》《建党伟业》等影片。(徐  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