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隆坡9月21日电 题:大马学者关注孙子兵法的文学价值
记者 韩胜宝
“6000余字的《孙子兵法》,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和深厚人文意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既可当作军事、哲学书来研读,也可当作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来欣赏”。研究了40多年兵法的马来西亚孙子兵法学会会长吕罗拔,有一天突发奇想,别出心裁地把研究视角从军事、哲学转向了文学鉴赏。
吕罗拔用“十六个字”评价《孙子兵法》文学特色和语言艺术上的成就:“纵横参议,精炼紧凑,文句整齐,气势通畅”。吕罗拔称,《孙子兵法》以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反映科学的内涵,以富于动感、节奏的音韵艺术透视出独具特色的哲理,以崭新的体裁和科学严谨的结构,构建了博大精深的东方兵学体系,成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东方明珠”、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名垂后世。
例如,在《军争篇》中,孙子比喻的“故其疾如风, 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辅;徐中有疾,疾中有徐,疾徐转化;有气势,以风火雷震来比如动,以山林阴晦来比喻静,好一篇优美不过的文学作品。
又如,在《势篇》中,孙子“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天地、日月、江河、山石、声色、味道,在孙子的笔下栩栩如生,形象生动。
再如,在《形篇》中,孙子说“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者,形也。”即指挥部队作战就像把山涧积水从万丈悬崖上决开一样,势不可挡。“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即善于防御的人,能深密隐蔽兵形,犹如藏在极深的地下,敌莫知所在;善于进攻的人,能高度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犹如动作于九霄云外,敌莫知所御。
此外,《势篇》中湍急之水,飞快奔流,内储巨大能量而一发不可遏止的客观态势;鹰迅飞猛扑,以至能将鸟雀捕杀,这乃是在节量远近基础上突然发起进攻行为的节奏;险峻的兵势就像张满的弓弩,短促的节奏就像猝发弩机。如此等等,都是神来之笔。
吕罗拔认为,《孙子兵法》追求一种“全” 的境界,在十三篇中提到“全”的有十多处,如《谋攻篇》中的“兵不顿而利可全”、“自保而全胜”等等。“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 ,“必以全争天下”也体现了孙子保国安民的人文精神。
吕罗拔在他的“《孙子兵法》的人文精神”演讲中说,孙子当年从山东走到苏州,之所以能功成名就,那是能因应及创造所使然,这就是孙子的重要的人文精神。当你看到《孙子兵法》诞生地穹窿山和苏州园林的“静以幽”,当你看到教战场斩二姬时的“正于治”,你自然会明白为何从事“将军之事”的孙子,他文章竟然写的如此富有哲理而又有文采。因此,研究孙子的人不能不到苏州来。(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