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山东政协委员:地方戏走出困境要走人才战略

2012年02月20日 2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济南2月20日电(宁昊然 陈庆芳)“中华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避免传统戏剧后继无人,山东作为地方戏曲大省,应恢复戏剧学校,提高院校戏曲教育水平,培养戏曲专业人才。”20日,山东戏剧家协会常委副主席王华莹在此间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和其他委员讨论时称。

  记者了解到,今年山东省政协会议所收到的提案中,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数量大增。在当日文化艺术组的讨论中,地方戏发展的困境引起了代表的热议。

  据悉,山东地方戏曲遗产丰富、种类繁多,包括吕剧、山东梆子、五音戏、茂腔、柳腔等,但是近年来共同面临戏曲人才断层、人才流失严重、资金缺乏、保护措施落后等问题。

  “戏曲院团难以为继的比例达到30%,而能正常演出的剧团的年轻演员工资一般在500至800元一个月,许多剧团处在吃老本的状态。”王华莹说。

  王华莹建议,要振兴地方戏曲,需要以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地方戏曲的投入,恢复山东省戏曲学校等院校。在加大对地方戏曲宣传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地方戏曲院团的支持,传承地方戏曲精神。

  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宋昌林认为培养戏曲人才,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下功夫。“我国的戏曲教育经历了几百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戏曲演员的培养,就是从小培养,招收的学生年龄一般就是11至13岁,超过这个年龄,基本功就不扎实。戏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5年到8年的精力和经济投入,不能急功近利。”宋昌林说。

  宋昌林提出,现在山东戏曲教育师资队伍和院团的发展状况一样,都是青黄不接,长短不齐,教学质量下降。师资数量不足,质量单一。写一出折子戏没问题,但根本做不到唱练做打这一套工夫。

  “戏曲教育有它的特殊性,是口耳相传、口传心授,面对面的传授方式,老师示范出来的是规范,孩子们学的就规范。如果老师示范错误,孩子们学的就错误。所以能不能吸取到优秀的戏曲人才,关键是在师资上。”宋昌林特别提出了师资的重要性。(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