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建议传承清明文化应当融入现代元素

2012年04月04日 19: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开封4月4日电 (记者 李贵刚)随着人们清明节祭祀观念的逐渐转变,坟地祭、陵园祭等清明祭祖习俗渐渐地被年轻一代冷落、淡化。4月4日,在河南开封清明文化节上,来自中国内地的权威人士就如何传承清明文化支招、献策。

  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本应是中国人祭奠祖先、缅怀先贤的节日。与会的专家们分析认为清明节的一些民俗活动缺少吸引力,让“80后”、“90后”觉得清明节枯燥、乏味,故而才被时下年轻人当作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遭遇上述尴尬处境。

  对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在此间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应当力求在现代文化冲击下,以足够的文化自尊、自省、自觉来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注入当代文明的元素,激活传统文化的精神。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术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亦建议,保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任重道远,理应在传承中创新,在继往中开来,并融入现代元素,使之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他表示,开封清明文化节中诸如踏青巡游、宋服街舞、大宋婚礼等清明民俗都很“活”。

  针对当前网络祭祀、发文写诗祭祀等虚拟祭祀方式,与会专家们也纷纷各抒己见,为清明文化在新时代和历史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河南大学教授刘坤太认为,清明节除了传统祭祖之外,同样可以通过诗会、酒会、书画会等方式来慎终思远、追忆先贤,或者寻根、姓氏寻亲等活动。

  同时,大陆知名作家冯骥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清明上河图》变身“清明文化节”和《东京梦华录》变身“大宋东京梦华”,这些都是清明文化创新的典范。

  “人民参与得越多,民间文化的传承才越有希望。”冯骥才称,应给民众创造平台,让他们在享受民间文化的同时并进行再创造,把文化还给人民才是民俗文化今后长久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