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夜景佛“光”普照

中新社洛阳4月20日电 (记者 李志全)这是一尊古老的佛像,通高17.14米,耳朵的长度约等于美国华裔NBA球星林书豪1.9米的身高。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意为光明遍照。
20日晚19时30分,借助现代科技声、光、电,端坐莲花台的卢舍那佛“光”普照:不仅身披红色袈裟,还会向游客“眨眼”。其周围菩萨、天王身“穿”各色服装,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推出的“龙门夜游”项目,为让原本生硬的石刻生动起来,园区花费了3000万元人民币,耗时4个月,并进行了精心设计。
位于古都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是中国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夜幕降临,千余盏灯饰装扮下,南北长达1公里的石窟遗存顿时金碧辉煌,数以万计的大小佛龛、佛像如电影般呈现;而通过激光设备还模拟出“僧人诵经”的3D场景。
“白天是欣赏不到的。”景区负责人黄永灿说,现代化的灯光技术手段复原了卢舍那大佛在唐朝时的容貌,我们想告诉游客,这些佛龛佛像起初的色彩。
然而,这也引发了质疑:强灯光会否给佛龛带来伤害?
该项目工程师崔益飞说,为了不影响文物保护,亮化主要采用冷光源。此外,他们对亮化后的文物保护、环境影响等进行了系统评估,以确保文物的安全和环保。
当晚约有2万名中外游客夜游“龙门”。有人说看到了观音像,有人说想起了武则天。据传卢舍那大佛是以武则天为“模特”雕塑的。游客王娇说,佛龛、佛像本身就是非现实的东西,在夜间观看,有一种梦幻的感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穆尼尔·布什纳吉此间表示,对于文化遗产,都应该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合适方式向公众开放,而不仅仅是让专家了解。(完)
>文化新闻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