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古船长眠东海法石地下 有望于两年后发掘


3米 23米以上载重120吨 从古船尾部发现的小口瓶、瓷片、船绳等物
接下来法石片区将进行文物大调查,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预计费时一个月
(早报记者 张素萍 蔡紫旻)长眠东海法石地下的宋代古船,在沉没数千年后成为今人关注的焦点。如今古船所在片区即将进行房产开发,古船如何处置保护?昨日,记者从泉州文物部门获悉,法石古船有望于两年后发掘,而目前将采取就地保护方案。
自早报从5月24日报道东海法石地下埋着宋代沉船起,法石古船的命运牵动着文物部门和众多市民的心,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泉州文物部门决定尽快启动法石片区的文物大调查,并力争在调查启动后一个月内完成工作。
两大因素影响
短期内先就地保护
198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泉州海交馆联合试掘法石古船,当时清理出船尾部的四个舱位后,因古船船头被压在建筑物下,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后,决定就地回填。时隔30余年后,古船长眠的土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矗立起的建筑已经一一消失,眼下这里已是一片平地。
是立马重新发掘,还是就地保护?思虑良久后,泉州文物部门初步决定:对法石古船所在范围加以就地保护。相关人士透露,当年试掘时,已详细掌握法石古船的方位、范围,但考虑到目前的保护条件尚不充分,且发掘需经层层审批至国家有关部门,因此决定短期内先采取就地保护方案。
拟两年后发掘
将集中展示古代沉船馆
早在2009年,有关部门透露泉州海交馆拟在东海新区建新馆,按当时设想,新馆将建古船陈列馆。古船陈列馆将包括古代沉船馆、中国历代船模馆、锚碇具馆和实船展示场,是新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届时泉州湾宋代沉船等多艘古船将在这集中展示,泉州灿烂的造船史将震撼呈现。其中,后渚宋船也将从泉州开元寺“移”到新馆。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时有关部门已在酝酿于新馆建成后对法石古船进行考古发掘,并把发掘出来的沉船修复后移到古代沉船馆。
昨日,记者从有关方面得知,法石古船有望两年后进行考古发掘。这也意味着,一旦新馆投入建设或建成后,法石古船有望重见天日,并经修复移至古代沉船馆加以保护。
法石文物调查
涉及面积25万平方米 1个月内完成
5月26日早报A03版报道法石社区将进行文物调查,记者昨日进一步了解到,此次法石社区共有25万平方米列入调查范围,一旦调查启动,泉州文物部门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
法石社区拥有海印寺、真武庙、天妃宫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是泉州市“海丝文化泉州史迹”江口片项目申报世遗的备考点之一。而宋元时期,法石港“大船几多艘,小船无数”的盛况,昭示此地曾何等繁华。此次文物调查,考古人员将实地走访法石片区的老渔民、老年协会、渔政、方志办,以及从事航海、海洋地质钻探等一切与海打交道的单位和个人,同时查寻文献史料,力争全面掌握法石片区的文物文献。这些工作将为泉州湾水下考古奠定基础。
法石片区仍存有文兴古渡口。 (资料图片)
五问法石古船
后渚古船的发掘世人瞩目,而法石古船将怎样发掘?两船同是宋代古船,同是沉没、出土于港口附近,后渚古船的发掘和保护有哪些可供借鉴或反思之处?法石古船里可能还有什么重要文物?发掘后,古船所在地块如何“处置”?曾经拥有数个古渡口的法石片区,是否还有其他沉船?
5月26日、27日,带着这五大疑问,记者采访泉州文物部门和泉州考古人士。
1
【如何发掘】
环境分析 经历咸淡水交替侵袭
分析古沉船所处的具体环境,是为古船量身定制挖掘、保护计划绕不过去的程序。
比起后渚古船,法石古船的埋藏条件变化更大。泉州考古人士刘志成说,过去,晋江上游烧瓷业发达,附近山上的木柴被砍光,雨水冲刷下,山上的水土流失严重,淤积到晋江下游,“淤积的泥沙使晋江的江岸由北往南迁移,沉船经历沧海桑田,从水底移到晋江江边,又从江边向内陆迁移了10多米”。
在水底和岸边时期的法石古船,每天都要承受咸水和淡水的交替浸泡,涨潮时,海水涌入;退潮时,江水淹没。就在法石古船习惯了咸淡水的交替浸泡后,由于泥沙淤积,其所处的环境变成了陆地,浸泡船身的只剩下淡水。
技术要求 好比拆卸组装精密仪器
原先沉睡在水下淤泥中千百年的古船,经历了沧海桑田变化。对此,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国清对于非整体打捞古船时的水下分解船体、拆卸船板构件程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1.编序:要妥当划分水下作业区和安排船板构件拆卸次序,做好构件编号序列。
2.拆卸:使用拆卸工具要平均用力,避免折断构件。
3.起吊:出水起吊时,要用金属框架衬托着起吊出水,避免构件断裂。
4.搬运:在搬运中,都要尽可能用坚实的衬板垫底进行移动。
5.保湿:船木构件发掘出水后,要自始至终防止船木的水分散失,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变形损失,比如采取薄膜包裹覆盖等,防止水分蒸发,必要时喷淋补充水分以保持船木出水前的饱水状况。
6.防腐:此外做好船木构件出水后的消毒防腐工作也很重要。
此外,在船木构件还没有进行保护处理前的存放过程中,保湿、防虫和防霉措施一个也不能少。
后渚古船(潘登/摄)
●后渚古船参考
每天撒特制水 保湿盐分
刘志成介绍,后渚古船当时位于滩涂之下,由于海水浸泡,后渚古船的木材中吸收了海水盐分,出土后含盐木板会膨胀、开裂,当年古船进入开元寺并组装完毕前,每天都有专人分多次向船身各部位撒上添加防腐剂的淡水,以维持湿度,去除木板中的盐分。
分解搬运 出动多种人才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连茂回忆,1974年夏,后渚古船刚被发掘出来时,船板还很新,文物出土后不能长时间曝露在空气中,于是有关方面决定在泉州开元寺建馆保护古船。
后渚港距泉州开元寺约10公里,如何把体量巨大的后渚古船搬进开元寺?
专家们讨论后决定采用分解搬运的方式,文物专家、造船老师傅、搬运工人、老药公参加到了工程中,花了好多天,才把船分解、编号、搬运到泉州开元寺旧馆。
为了确保10公里的运输过程万无一失,“我们请了最好的搬运公司,公司老总还是当时的全国劳模。”王连茂说,“搬运公司特别是公司老总想了很多土办法,包括把较长的船板‘滚’到岸上装车,特地制作加长版平板车运输……”
2
【如何保护】
材质分析 会发生不同程度侵蚀变化
除了发掘工作之外,保护古船还有哪些难题?
李国清说:“从海洋环境发掘的古船木材,在海洋水底环境经历了长久岁月的自然力作用,木材材质受海底埋藏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发生不同程度侵蚀变化。”
古船木材除了木材的一些共性外,还有特异性。古船木的化学成分、细胞结构都发生变化,出土后如果任其自然干燥,木材将不可避免地萎缩变形。
此外,古船木富集了海水盐分和有害成分。发掘出来之后,这些成分一方面造成木材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另一方面酸性基因和有害离子对木材产生持续性腐蚀作用。
在船木中还可检测到金属铁离子,它会使得船体木材外观颜色变成深褐色,促进木材的腐蚀。
3
脱盐干燥 运用高分子材料和超声波
刘志成说,尽量让古船生活在与挖掘前相似的环境中,才能保护好文物。
李国清介绍,海洋古沉船的木构件含盐量高,可以采用去离子水浸泡等方式逐步去除船木所含盐分,并可辅助超声波手段促使盐分析出。
由于古船木中的化学成分、细胞结构发生变化,自然干燥脱水将严重损坏木材,这需要对船木组织填充水溶性高分子材料。
“目前有多种高分子材料可使用”,李国清说,经过填充和脱水定型的船木构件,还应进行表面封护处理,起到防潮稳定作用。
●后渚古船参考
高湿环境缓慢阴干 耗时四年
李国清介绍,当时在分析后渚古船木的木材构成之后,考古人员对古船采用高湿环境中缓慢自然阴干法,进行脱水处理。“把复原组装的船体置于塑料薄膜密封大棚内,每天在地面撒水,保持相对湿度90%以上,使木材缓慢脱水,同时采取防腐措施”,李国清回忆,脱水过程持续了四年多,船木基本定型,“杉木船材定型效果最好,变形小,松木和樟木定型效果不理想,后渚古船主要木材正是杉木,所以整体较稳定”。
【有啥宝贝】
废弃古船
还有珍贵文物吗
法石古船于1982年试掘出古船尾部四个舱位,发现了南宋瓷器、陶片和竹帆等宝贝。那么,重新发掘后可能有哪些文物?
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国清说,从试掘情况分析,法石古船应是一艘废弃的古船,可能此前古船已经修补过。“当时已经清理出船尾约一半舱位,出土32件陶瓷片和一些木桶木饰,但估计没有其他什么宝物了”李国清对古船上的文物并不抱希望。
不过,考古人士刘志成并不这么认为。“后渚古船也是废船,船身还有部分缺损,但是它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它代表了宋代泉州造船技艺已是世界先进水平”,而法石古船一旦发掘出来,泉州将有两艘宋代古船,这在目前申请“海上丝绸之路”的八个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且法石古船有其特殊价值,它与后渚古船在结构上的不同特色,对研究古代船舶结构的发展过程很有意义。况且,尚未完全发掘,谁也不知道里面究竟还有什么。
“也许还能发现宋元时期法石港贸易的一些珍贵文物呢。”刘志成猜想。
>相关新闻:
>文化新闻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