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章昭薰将军:听《我为人民扛起枪》加入解放军

2012年07月23日 16:20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章昭薰将军:听《我为人民扛起枪》加入解放军
    章昭薰(1932—2002):193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省绩溪县。1949年5月在安徽屯溪参加革命,195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2月章昭薰在朝鲜

  “我为谁人来打仗,我为谁人扛起枪……我为人民扛起枪,人民解放我解放……”一首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从一个老式录音机里传了出来。这是上世纪90年代,章昭薰去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给小朋友们讲革命故事时留下的声音,妹妹章昭安一直珍藏着。想念二哥章昭薰的时候,章昭安就会拿出来听一听,仿佛二哥还活着一样。“我为人民扛起枪”,这不正是章昭薰革命生涯的写照吗?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

  瞒着家人去参军,不顾母亲的挽留

  章昭薰1932年5月出生于上海,但是他在上海的生活到10岁就结束了。那一年,他的父亲病故,这对整个家庭是个巨大的冲击。章昭薰和比自己小三岁的妹妹章昭安、大三岁的大哥章昭熊(章永传),随母亲回到了老家安徽屯溪。为了养家,大哥满18岁后又去了上海打工。

  在章昭薰17岁那年,正在上高二的他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去参军。这件事,他是瞒着家里人的。那是1949年5月。

  今年77岁的章昭安回忆起这段往事来,忍不住落泪。那时,章昭薰的一个邻居同时也是同学去参军,当章昭薰的母亲上前询问时,别的邻居告诉她:“你的儿子也去参军了!”

  章昭薰的母亲大吃一惊,她简直不敢相信。儿子不是在学校读书吗?她赶紧奔到学校去,结果当时学校已经为去参军的同学开过了欢送会,而学校里已经找不到儿子的身影。她听说儿子已经到了部队集中地,又赶去了那里。功夫不负有心人,母子终于见到了面。眼看部队第二天就要动身出发,章昭薰的母亲着急地对儿子说:“你要跟我回去!”

  当天晚上,母亲将章昭薰带了回去。那时,大哥远在上海,母亲和妹妹都需要章昭薰的照顾。可是,任凭母亲劝了一晚上,章昭薰还是坚持要去参军。

  第二天一早,章昭薰就回部队了。“二哥在前面走,母亲在后面跟着,一直跟着他走了很远……”章昭安哽咽起来。

  报考军政干校,跟老战士学唱革命歌曲

  那时,章昭薰上了十二军军政干校。十二军渡江之后,解放了18座县城,歼敌3.5万余人,圆满完成千里追击、截断浙赣线、断敌人退路等任务。

  从5月中旬开始,十二军在兰溪、永康、义乌、寿昌地区休整待命。为了准备进军大西南,在二野指示下,十二军开始在浙赣线招收知识分子参军。

  按照刘邓首长指示,各兵团相继成立了二野军政大学分校,第三兵团在浙江金华地区筹建了二野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十二军军政干校改名为二野军政大学三分校第四总队,招收知识分子参军。

  1949年6月1日,二野军政大学三分校四总队在兰溪女埠镇举行了开学典礼,军长王近山、副政委李震到会讲话。四总队共有两个大队7个中队1个研究班,学员近1000多人。

  军队渴望用这些知识分子来提高整个部队的文化素质,因为当时有不少战士连字都不识,没法去学习马列主义、读毛主席的书、学习军事知识。

  章昭薰他们上政治课,跟着老战士学唱革命歌曲,一步步向成为真正的革命军人努力。这批青年学生为十二军增添了新鲜血液,对主要由农民组成的这支革命军队来说,它把这些青年学生改造成光荣的战士的同时,自己也在被这些青年学生所改造。由于这批学生入伍时,战争还在进行中,他们在进军西南、剿匪等战斗,以及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都经受了锻炼。

  解放大西南,行军途中教老战士认字

  有一份珍贵的资料,真实地记载着章昭薰革命初期的经历。章昭安拿出一个录音机,里面传出了章昭薰的声音……这是章昭薰上世纪90年代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小星星》栏目去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的录音。

  广播是在革命歌曲《我为谁人扛起枪》当中开始的。“我为谁人来打仗,我为谁人扛起枪……我为人民扛起枪,人民解放我解放……”章昭薰充满感情地演唱着这首歌。

  章昭薰在广播中说,这首歌是他40多年前学会的,从此之后,便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之中,一直激励着他奋发向上。他告诉孩子们要多唱革命歌曲,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的观念。

  随后,章昭薰在广播中向孩子们讲述了他革命初期的经历。“渡江战役后,我的家乡黄山解放了,那时我还在读高二,我报考了军政干校。”章昭薰坦言,他当时之所以投笔从戎,并不是当时有多高的觉悟,而是凭自己的直观感受。

  那时,国民党军队到处骚扰,搞得民不聊生,而章昭薰亲眼看到人民解放军进城后露宿街头、纪律严明。他第一次听到《我为谁人扛起枪》就是从那些解放军战士的口中。这样的“新旧”对比,让他毅然决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当时,南方还没有解放,他们这些新战士都是热血青年,还没来得及穿上军装,便在1949年10月1日前夕,响应了二野进军大西南的号召。11月,章昭薰参加了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等战役。

  章昭薰被分到了武装监护排,这个排的任务是保护军队的流动银行。当时是由几十匹牲口运银元,每到解放区就用银元换物资,保证军队的供应。而章昭薰因为有文化,被安排的任务是活跃武装排的文化生活。“当时每天要走六七十里路,长的要走上百里,部队昼夜行军,非常辛苦。”章昭薰说,他是青年学生没吃过什么苦,对他而言那简直就是生死的考验。走不动路了,老战士就教他拉着马尾,还帮助他背背包。等到了宿营地,章昭薰什么都不想干,只想休息,这时候老战士就给他用热水洗脚,帮他恢复体力。这份战友情让章昭薰一直铭记在心。

  而作为知识青年,章昭薰也在行军时教老战士们认字。“在背包的后面写上字,这样后面的人可以学前面一个人背包上的字。”

  抗美援朝胜利后回家,

  母亲已经去世

  章昭安抚摸着这个录音机告诉记者,这是二哥2001年清理东西时发现的磁带。她听到后,就将磁带进行了转录。没想到,现在这成了一个念想,因为第二年章昭薰就去世了。

  章昭安说,孙辈们小的时候,她都会给他们听舅爷爷的这次广播,虽然孩子不太理解,但是她和爱人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接受革命历史教育,长大好好做人。

  1951年3月至1954年4月,章昭薰随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此期间他参加了金城防御和东海岸筑城等战斗,荣立三等功一次,并荣获胜利功勋荣誉章。“听二哥讲过,那时候非常艰苦和危险,他们经常要出去侦察,一次炮弹飞过来,将衣服、裤子烧着了,腿差点被炸弹炸掉。”章昭安说,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二哥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章昭安还珍藏着1954年2月二哥在朝鲜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背后有章昭薰(照片上的署名是章昭薰的小名永保)的亲笔:“送给亲爱的妹妹留念”。

  在抗美援朝期间,章昭薰曾经因为回国处理事务在辽宁丹东见到了自己的大哥。大哥特意从沈阳赶到了丹东,与章昭薰匆匆见了一面。那是他参军后第一次和家人见面。而等他1954年回家时,才得知母亲已经于两年前去世,这让章昭薰非常遗憾。章昭安说,实际上大哥与二哥在丹东会面时,母亲就已经不在了,但是母亲临终时,特意叮嘱不要告诉二哥,怕章昭薰牵挂她,打仗受到影响。章昭薰怎么也没想到,五年前参军时与母亲那一别竟是永别。

  章昭薰回来后,一直由他资助妹妹章昭安读大学,之前大哥资助她读完了中学。这让章昭安至今心怀感激。章昭安还记得二哥说:“只要你考得上,我就负责供你上大学的费用!”

  深入灾区,

  奋战在抗洪第一线

  1978年5月起,章昭薰先后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部长,1983年5月任南京陆军学校副校长,三年后任南昌陆军学院院长。

  在担任学院领导工作期间,章昭薰忘我工作,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原则,亲自带着学员们拉练,为军区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基层指挥人才。

  1988年,章昭薰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在担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期间,他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工作,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在全省民兵规范化训练、海防建设和双拥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1年,江苏省遭受了洪涝灾害,章昭薰深入灾区,带领广大指战员,几天几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家人们记得,那段时间,章昭薰累得不得了,只能抽空打个盹。

  “二哥白天当司令,但是回到家时又是一个好丈夫,经常下厨为家人做饭。他非常平易近人,不仅是对亲人,对待战士和司机也是一样。”章昭安说。而章昭薰对子女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从来不搞特殊化,三个儿子都是普通职工。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