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记者聚焦陕西文化产业 关注传承创新



中新网西安9月12日电(边峰)“中国在古文化传承保护上,值得非洲国家学习和借鉴。”正在陕西采访考察文化产业的非洲媒体记者,惊叹于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在传承方面的创新。
12日一早,来自刚果(金)、喀麦隆、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加蓬等5个非洲法语国家的18位媒体记者,赶赴陕西杨凌和宝鸡等地,探访当地的民俗文化传承保护。他们自9日开始在陕西进行为期5天的采访,关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2012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投资175.52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28.1%。全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62项、传承人49人,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在连日的考察采访中,非洲媒体团先后到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兵马俑、西安城墙等文化景区,探访了陕西老腔、秦腔等民间戏剧,采访了西安长风公司等文化创意企业。精美的铜车马、恢宏的兵马俑、原汁原味的老腔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创新,吸引了远道而来的非洲记者。
“能亲眼见到兵马俑非常震撼,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加蓬国家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帕特里克 西芒高耶说,兵马俑保存如此完整让他感到十分羡慕。非洲的媒体记者们还对兵马俑的发现和保护表现出极大兴趣,争相提问采访。
尽管听不懂戏词,但原汁原味的陕西老腔和秦腔等依然震撼了非洲记者。“他们年龄很大却这样有活力,很感染人。这样古老的艺术能被完整保留,也表明中国政府注重于传统文化保护。”喀麦隆记者让 雅克 泽欣赏老腔表演后说。一曲唱罢,许多记者纷纷跑上舞台向艺人们学习切磋。
塞内加尔记者阿玛杜 萨拉 巴告诉记者,陕西对传统乐器的保护十分细致,在现代化发展中还能将古老乐器传承下来并进行表演值得学习。
中国和非洲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对其传承和创新也是非洲媒体团关注的焦点。媒体团采访了西安高新区的文化创意企业长风数字公司,当大家观摩了利用兵马俑等元素制作的卡通人偶和动画片,惊叹现代科技赋予了古老文化新的生命力。喀麦隆记者赛尔日 普特希望这种将古老文化通过新技术传承的方式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国家。
在采访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像磁石般吸引着非洲记者的眼球。在西安美术馆,当非洲记者看到馆内的书法家练习书法,也纷纷拿起毛笔“左右开弓”地模仿书写了“中非友谊”四个汉字,来自科特迪瓦的贝雷 赞 尤金还用毛笔写上法语。他表示将用镜头和笔把中国传承古文化的经验带回非洲。
据了解,与发展迅猛的经贸合作相比,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略显滞后。由中宣部和中央对外联络部组织的此次非洲媒体团,是为促进中非文化交流而组织的。媒体团此前在北京分别与中宣部、中联部、外交部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并采访了国家大剧院、东方演艺集团等文化单位。(完)
>文化新闻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