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巨大荣誉让作家心态变化 文学将永存
很多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就再也没有写出过经典作品,在前不久的中澳文学论坛,莫言将这种现象戏称为“诺奖”的“死亡之吻”。莫言自己有否受到“死亡之吻”影响?昨日,这一话题再度被人提及。
莫言并未正面回答问题,但他的分析话里有音:“有的作家得奖时已经80多岁,已经停止了写作或者创作,获奖对于他的创作确实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正当盛年,40多岁、50多岁这样的一些作家,获奖之后应接不暇的社会活动、各种各样的议论,会让他的心态发生变化,也会使他固有的生活习惯受到影响,因此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他今后的创作,尤其影响他创作的质量。”
“我想,影响一个作家创作质量的实际上并不是来自外部的邀请、采访、围追堵截等等,更重要的是巨大荣誉会让作家的心态发生变化。一个是我得奖就是最好的作家了,我得了奖就不是一般人了,有这样的心态对创作是一个致命的伤害。既然想到不是一般人了,你写作还怎么样写?另外还有压力,就是感觉到那么多人期待我的新作,我一定不能比以前写得差,写的时候特别用力、放不开,生怕这一句话写不好人家会批评,生怕这个细节写不好又会受到别人的质疑。有这么多心理的障碍,有这么多沉重的精神压力,很难让一个作家固有或者原有的艺术水平得到发挥。在剖析“诺奖”得主内心戏份的时候,莫言表情平静。
“管笑笑并不是我的经纪人”
微博宣布版权事宜交由管笑笑打理、电视剧《红高粱》的编剧由管笑笑担任、“莫言文学村”的发起人之一是管笑笑……获得“诺奖”之后,莫言女儿管笑笑也以“经纪人”的身份被推到了前台。然而,昨日莫言公开宣称:“笑笑并不是我的经纪人,让她帮我处理日常的事务,她扮演助手角色。”
面对“中国作家是否需要经纪人”的问题,莫言认为“这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他对西方的作家经纪人制度似乎并不感冒:“经纪人盯着市场研究读者,他会给作家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这个写法读者喜欢或者不喜欢。所以经纪人某种意义上可以干预作家创作。”
“中国作家需要不需要经纪人?我觉得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我们这个年龄的作家大部分还是不懂外语,如果自己跟出版社打交道会有很大的障碍,所以有经纪人还是方便一点”。作为海外出版图书的成功案例,莫言认为中国作家海外出书,找到一个好的经纪人是条捷径。
谈到在国内出版图书是否需要经纪人,莫言则幽默地算起“成本账”:“如果一个作家作品很多,一年写十几本书,由经纪人帮助他讨价还价,这个是好事;如果一个作家三五年写出一本书,养一个经纪人就比较麻烦,书卖得好还可以,如果卖不好,稿费还不够支付经纪人的工资。”
“文学就像头发,人死后多少年挖出来,只有头发还在”
在诺贝尔奖的晚宴上,莫言曾说“与科学相比,文学没有什么用处,但也许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它没有用处”。这段话后来被广为传播,莫言昨日却透露,这是自己忘记带演讲稿后,临场发挥的一句话。
“文学它就是润物细无声,它就是潜移默化对于人的灵魂和精神的影响。我在瑞典说这个话,并不是贬低文学,恰好是抬高文学的精神性,抬高文学对于一个人和民族、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力。”
爱说俏皮话的莫言还没忘记打个比喻:“文学与人的关系,就像头发与人的关系,如果满头黑发当然很好,如果像我这样头发很少,也活得很好。如果有很多小说、很多诗歌、很多作家和诗人,当然很好,但是这些东西少一点,大家也能活下去。但一个人死亡以后,埋在地下,过了多少年被人挖出来,你会发现他的一切都化为泥土,只有头发还存在。社会上很多东西都发生变化,不再存在,但是文学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