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汉学家顾彬:中国当代作家没有回忆 诗人有回忆

2013年07月08日 08:4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记者江楠)《心的岁月:策兰、巴赫曼书信集》新书发布会6日举行。书的译者之一、诗人王家新认为,本书具有文学史的价值。

    196封书信记录两人感情

    《心的岁月:策兰、巴赫曼书信集》收录了保罗·策兰和英格褒·巴赫曼自1948年至1967年整整20年间的196封书信,以及策兰与巴赫曼的男友、作家弗里希的16封相互通信,巴赫曼与策兰妻子吉赛尔的25封相互通信。

    在王家新看来,“策兰是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巴赫曼则是奥地利人、纳粹的女儿,两人的对话渗透着他们对历史的记忆与反省,折射出犹太人与德国人在战后的关系。两人放在一起就有一种象征意义,集中了欧洲知识分子最关注的问题。”

    蓝蓝讨论诗歌与现实关系

    巴赫曼曾强烈抵抗贴在自己身上的纯诗标签,认为其诗作都是表达现实的。对此,诗人蓝蓝说近几年中国有些诗人反对诗歌介入现实,认为写诗就是为艺术而艺术,“但迄今为止我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以游戏文字为生的人,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

    汉学家顾彬则谈到了“记忆”对于策兰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到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看法,“为什么中国当代文学如果不谈诗人的话是有问题的,因为中国当代作家都没有回忆,但是中国当代诗人都是有回忆的。”

【编辑:蒲希茜】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