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演唱大师去世 曾被誉为"活着的荷马"(图)
居素甫·玛玛依,柯尔克孜族,1918年出生于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米尔凯奇村,著名的《玛纳斯》演唱大师。
他从8岁起学习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生前是唯一一位能演唱八部《玛纳斯》的“玛纳斯奇”,被国内外史诗专家誉为“活着的荷马”。2009年,中国《玛纳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6月1日10时居素甫·玛玛依在阿合奇县逝世,享年96岁。本报记者专访最早研究《玛纳斯》并发掘居素甫·玛玛依的教授胡振华,讲述这位传奇歌手跌宕的一生。
2014年6月1日,96岁的居素甫·玛玛依在他的家乡新疆阿合奇县合上了双眼。这位被称作“当代荷马”的老人以及他吟唱的八部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曾经震惊世界。
消息传来,中央民族大学83岁的胡振华教授立即给阿合奇县的治丧委员会发去了电子邮件版的吊唁,为相识半个世纪的老朋友送行。就在去年10月,居素甫·玛玛依还从阿合奇打来电话,祝贺胡振华从教60周年。
60年前,天山脚下的一曲《玛纳斯》深深吸引了年轻的教师胡振华,并自此投身记录与研究《玛纳斯》的领域,也开启了他与天才的“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之间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友谊。
演唱《玛纳斯》的歌手拥有神授予的非凡才能
1953年,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字进行调研与改革,刚刚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的胡振华与其他教师一起被派往帕米尔高原,走访生活在那里的柯尔克孜族。一年里他们跑遍了所有的牧区和草场,和柯族人一起睡毡房、放牛羊,胡振华学会了柯尔克孜语,还参加了婚礼、葬礼、叼羊、赛马一系列民间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非常特别,引起了他的关注。婚礼庆典结束后,大家往往会围坐在一起听一位老人唱歌,这一唱就唱个通宵达旦,一碗接一碗的酥油茶,歌手和听众谁都没有困意。
老人唱的到底是什么?起初胡振华听不太懂。后来听的次数多了,才得知是一首英雄长诗,叫《玛纳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演唱《玛纳斯》的歌手则被称为“玛纳斯奇”,拥有神授予的非凡才能。
一年调研期满,任务圆满完成,但胡振华心里已经放不下《玛纳斯》了。此后,胡振华又两次赴新疆调查语言,其间他有意记录了很多《玛纳斯》的内容。历代柯尔克孜人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唱,《玛纳斯》从未有过完整的文字样本。
三次调研让胡振华强烈感到《玛纳斯》非常了不起,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多次向国家提出建议,希望能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调查。但新中国成立才几年,百废待兴,他的提议没有马上被采纳。
1957年,胡振华在中央民族学院开设了柯尔克孜语言学习班,三年后他带领学生去新疆实习,大量记录、翻译了《玛纳斯》,并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1961年,中央民族学院、新疆文联、新疆文学研究所和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家单位联合成立了《玛纳斯》工作组,由胡振华任负责人。
正是在这一次搜集走访中,胡振华结识了民间歌手居素甫·玛玛依。得知“中央来人去乌恰记《玛纳斯》了”,阿合奇县的老乡问胡振华:为什么不来我们阿合奇?我们有一个大歌手,他唱的最多。
在居素甫·玛玛依之前,胡振华接触了70多位“玛纳斯奇”,但他们大部分只会演唱前三部,即第一代英雄玛纳斯、第二代英雄赛麦台依和第三代英雄赛依台克的故事,能唱到第五部已属罕见。这位被当地人推为大“玛纳斯奇”的歌手究竟能唱出几部?工作组立即前往阿合奇县,见到了当时刚40岁出头的居素甫·玛玛依。
史诗中数百个人物、各种事件在他脑海里梳理得清清楚楚
1918年4月出生的居素甫·玛玛依据说是家中第27个孩子,他的哥哥巴勒巴依是个爱好民间文学的商人,在中亚往返经商的过程中经常四处拜访民间艺人,搜集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学作品,还跟着当地有名的“玛纳斯奇”学唱《玛纳斯》,并用阿拉伯文将它们记录下来。受哥哥的影响,居素甫·玛玛依从小喜欢听故事、唱民间诗歌,而且表现出卓越的记忆能力。
从8岁起,学会了阿拉伯文的居素甫·玛玛依开始大量阅读和背诵哥哥收藏的民间长诗,这其中就包括《玛纳斯》。在柯尔克孜族,不会唱歌讲故事的妇女非常少见,孩子们从小沐浴在民歌和叙述诗中长大。每逢庆典活动,民间艺人都会受邀一展歌喉,很多吉尔吉斯斯坦的大歌手还会穿过边境来演唱。
在这样的氛围下,居素甫·玛玛依不断地记忆、学习,并从其他歌手和其他文学作品中吸取精华,16岁时,他已能熟背八部《玛纳斯》。史诗中数百个人物、各种事件在他脑海里梳理得清清楚楚,再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创造出独特的演唱变体。
从第一次受邀在婚礼上演唱《玛纳斯》起,居素甫·玛玛依就引起了乡亲们的关注。1958年夏天,克州党委在阿合奇县召开牧业现场会,当地人极力推荐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玛纳斯》,他一口气唱了四天三夜,得知消息的人们纷纷骑马从四面八方赶来。
半年多时间,他演唱了五部《玛纳斯》,共96800多行
第一次见到居素甫·玛玛依,30岁的胡振华对这些并不了解,但能找到一位演唱三部以上《玛纳斯》的“玛纳斯奇”已足以令人激动。歌手爽快地答应了他提出的演唱要求,并跟随工作组来到克州的首府阿图什市。
在一所师范学校借的四间房子里,居素甫·玛玛依和工作组成员待了半年多,先后演唱了《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耐尼木》、《赛依特》五部《玛纳斯》史诗,共96800多行。动人的情节、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玛纳斯家族五代英雄们的生活和业绩,反映了历史上柯族人反抗奴役、追求幸福的斗争和愿望。
五部《玛纳斯》已远远超出曾经的记录容量,但胡振华隐约感到歌手并没有唱完。居素甫·玛玛依对他说,剩下的以后再唱吧,自己要回家去了。吟唱诗作是民间艺人的谋生手段,有所保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胡振华没想到这一别就是17年。
之后,工作组将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大部分材料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铅印了《玛纳斯》第一部的汉文译文资料本,又陆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第一部和第四部片段的汉文译文。
1964年,工作组再次深入柯族地区补充调查,居素甫·玛玛依校对了之前唱的前五部,又补唱了第六部《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因为教学任务在身,此次胡振华没能前往。
“文革”来袭,《玛纳斯》被批为宣扬封建思想的“大毒草”,演唱《玛纳斯》则形同“放毒”
对《玛纳斯》的记录和发表,俄国人早在19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沙俄间谍瓦利哈诺夫潜入南疆柯族地区搜集情报时,就第一次记录了《玛纳斯》的主要情节。此后《玛纳斯》的片段以德文、法文、土耳其文、立陶宛文、英文陆续问世,吉尔吉斯斯坦还从1931年起有计划地进行《玛纳斯》的搜集和记录工作。
正当中国的《玛纳斯》研究蹒跚起步,“文革”来袭,《玛纳斯》被批为宣扬封建思想的“大毒草”,演唱《玛纳斯》则形同“放毒”。做过小学老师、给公社记过账、还传闻当过副保长的居素甫·玛玛依立刻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现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流氓和坏分子。包括胡振华在内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也遭到批斗,搜集的大部分原始材料和汉文译文从此下落不明。《玛纳斯》研究被迫中止。
历经一纪的蛰伏与等待,1978年,乌云渐开,对《玛纳斯》念念不忘的胡振华向中央打报告,提出恢复研究工作,并寻找歌手居素甫·玛玛依。胡振华担忧,十多年的禁锢与破坏会让《玛纳斯》的传承陷入险境,将老歌手接到北京重新进行演唱和记录刻不容缓。
报告批复后,胡振华随即赶赴阿合奇县。当时已60岁的居素甫·玛玛依一身褴褛,满口的牙被打坏,“文革”中被戴上的五顶“帽子”还没有摘下。胡振华找到县委书记,告诉对方自己专门来接老歌手,这个人是我们国家的国宝,还戴这么多“帽子”怎么去北京?
一个传承者,一个发掘人将中国的《玛纳斯》研究领入国际平台
有人预言,居素甫·玛玛依到了北京,待不了一个月就得回家。为了让老歌手解除顾虑、安心演唱,胡振华先带他去口腔医院把一口牙安好。
计划经济时代,牛奶、肉都凭票限量供应,居素甫·玛玛依的户口不在北京,胡振华就把孩子的奶让给他,又去海淀的清真屠宰场央人卖些羊腔骨给他回来熬汤。
他和老歌手谈心:把藏在肚子里的都唱出来吧,我们要把你全部的东西介绍给全世界。面对老朋友的一片真诚,心怀感激的居素甫·玛玛依向胡振华表态,说胡老师你放心,我一定全唱完。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居素甫·玛玛依唱全了八部《玛纳斯》,共计23万余行。仅凭这一点,他就远远超出了其他“玛纳斯奇”,成为当之无愧的演唱大师。
作为民间文学,演唱《玛纳斯》,除去主要情节不变,每个歌手之间都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个歌手同一个段落,今天唱的和明天唱的也可能不一样,有才华的歌手会加进自己的即兴创作。
胡振华发现居素甫·玛玛依的语句更加优美,而且能根据自己学习的文化知识对诗体进行补充丰富。在《玛纳斯》第一部的开始,居素甫·玛玛依演唱了关于柯尔克孜族族名来源的两种变体,过去它们一直作为民间故事流传,只有居素甫·玛玛依把它们唱进了《玛纳斯》,使得诗作的开篇更加完善。
演唱长诗非常消耗体力,但居素甫·玛玛依信守承诺。有时看到工作人员笔录繁重,他就让工作人员休息,自己动笔书写。在此期间,居素甫·玛玛依受到了胡耀邦、赛福鼎、包尔汉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被他们称为“国宝”。国家对一个民间艺人的重视让居素甫·玛玛依倍感自豪与感动,更加无所保留。
从北京归来,居素甫·玛玛依先后担任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也多次获得国家级民间文学奖项。因为没有直系的后代,他还招收了一批徒弟,亲自传授《玛纳斯》。
与此同时,胡振华对《玛纳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他深刻意识到《玛纳斯》不只是一部珍贵的文学遗产,更是研究柯族语言、历史、民俗、宗教、音乐等诸多方面的百科全书。除了出版著作,在出席国际会议时,他还积极向世界引荐中国的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
一个传承者,一个发掘人,居素甫·玛玛依和胡振华携手将中国的《玛纳斯》研究领入国际平台。
1995年,吉尔吉斯斯坦举行纪念史诗《玛纳斯》问世1000周年纪念大会,居素甫·玛玛依被总统阿卡耶夫授予“吉尔吉斯民族演员”称号。之后,他又获赠吉尔吉斯斯坦文化界最高勋章“玛纳斯勋章”。就在居素甫·玛玛依去世的前两天,吉尔吉斯共和国为表彰他在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及培养传承人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又授予他“白色雄鹰”勋章。
文/本报记者 颜菁
史诗开始,居素普·玛玛依这样唱道:
……
奔流的河水,
有多少已经枯干;
绿色的河滩,
有多少已经变成戈壁滩;
多少人迹罕到的荒野,
又变成了湖泊水滩;
平坦的大地冲成了深涧,
高耸的山崖变低塌陷。
从那时候起啊!
大地经历了多少变迁,
戈壁上留下了石头,
石滩又变成了林海;
绿的原野变成河滩,
山涧的岩石已经移迁。
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啊!
可是祖先留下的史诗,
仍在一代代地流传。
《玛纳斯》史诗第一部中的《阔阔托依的祭典》这一节里,叙述了一些民族的分布地区:
在日出的东方有克塔依人,
还有蒙古人和满洲人,
北方有名叫俄罗斯人,也要邀请来!
我们南面喀什葛尔那儿住着萨尔特人,
如果我们邀请他们,他们会驮大布来的。
信使要沿着乌帕尔山,
穿过诺依奥特人地区,到阿富汗去,
从南方把考孜阿克散人、巴额什人请来,
也不要漏请布哈拉人。
往卡拉卡勒帕克、土库曼那里,也要送信去!
阿拉伯人住的很远,如果告诉他们,他们也会来的。
依斯潘人、印地斯坦人,请他们也来参加我们的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