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顶级华语科幻作者蓉城热议“明日世界”

2015年10月17日 16: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成都10月17日电 (徐杨袆 贺劭清)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论坛,17日在成都举行。刘慈欣、王晋康、何夕、仇子龙等海内外著名华人科幻小说作者、科学家、出版人、编辑等在论坛上展开了对未来科技的畅想。

  “冬眠这种曾在科幻小说出现的情节,未来最有可能成真或普及。”刘慈欣说他曾经想攒钱去太空,而现在想攒钱冬眠,虽然技术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但人类的理性能避免一些极端事情的发生。

  对于“明日世界”这一论坛主题,与会者亦各抒己见。

  “我认为5到20年内,人类能加深对基因的认识,聪明与否、遗传病成因等都能在基因中找到。”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长仇子龙指出,“不少几十年前科幻小说的设想,随着科学的发展如今已然成真。”

  在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得主王晋康看来,不少早期科幻小说中都有“交通网”、“自动驾驶”的设想,如今人类的技术已经能够做到,未来可能很快就会实现。

  “虽然人类没有翅膀,但是科技会带我们飞翔。”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指出,目前人类已经登陆了距地球38万公里外的月球,探测过5500万至4亿公里外的火星,科幻小说的主角也通过近光速飞行、虫洞、时空迁跃、冬眠、长生不老等方式来到了264光年以外的三角座星系,星际远航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也是人类的终极挑战。

  曾13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的科幻作者何夕介绍说,他最期待平方公里射电阵这个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望远镜”2024年前后在澳大利亚的完工,届时行星的形成、引力波如何拉伸宇宙结构、星系如何演化等科学疑问将得到解答。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成立于2010年,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评选并颁发,是比照美国科幻小说家协会的“星云奖”和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的“星云赏”标准打造的覆盖全球华语科幻出版的科幻大奖。(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