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国“绘画界的奥斯卡”约翰·莫尔奖作品在渝开展

2015年12月02日 17: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重庆12月2日电 (唐枫)“在这个活动开始之前,在英国,大多人都不了解中国的艺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Juan Cruz说,“约翰·莫尔让中国的艺术真正走进了英国”。

  2日,在英国有“绘画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来到重庆,集结展示2010至2014年度获得约翰·莫尔奖的15位艺术家的70多幅作品。

  约翰·莫尔绘画奖由英国企业家、业余画家约翰·莫尔(John Moores)先生于1957年创办。2010年,该项大赛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正式引进中国,并与英国本地赛事同步,形成跨越中英两地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常规艺术赛事。

  巡展遴选了15位艺术家的70多幅作品。其中,2010年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一等奖获得者、出生于哈尔滨的韩锋,带来了他的《城市街道》、《岛》等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视角探索了人造世界的建立与对建立本身的质疑。此后,他的作品已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并参加了日本、德国的知名绘画展览。

  约翰莫尔基金会代表、利物浦双年展主席Lewis Biggs称,绘画需要用色彩通过身体与画面的触碰而创作完成,它不像多媒体艺术具有虚实性,所以尽管现在做多媒体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但绘画将一直存在。

  “什么是绘画,取决于对作品的判断。”在同日举行的《21世纪,什么是好的绘画》研讨会上,Lewis Biggs则透露,“约翰·莫尔”有一届曾经将一幅摄影作品评选为获奖作品,因为在评委们看来,它更有“绘画”的语言。

  “伦敦、重庆和上海三地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让三地联系更加紧密,而这个联系就是约翰·莫尔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大伟称,自2010年约翰·莫尔绘画奖正式引进中国,作为跨越中英两地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常规艺术赛事,已逐渐成为国内推介与发掘潜在优秀艺术家到国际赛事的重要平台。

  据了解,四川美术学院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于2014年结成友好。“这也是约翰·莫尔作品展来到重庆的原因之一,因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绘画艺术日渐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则指出,但相比起欧洲,绘画在中国还相对保守,很多有才能的艺术家因没有平台展示自己而被埋没。

  在大赛的评选模式上,中新社记者了解到,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评审采用了绝对独立性的“匿名”方式,以体现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它通过向国内艺术家发出参赛邀请,没有任何年龄、专业与非专业限制,只要是在中国境内生活或者艺术创作的人都可以参加。

  “好的艺术家也可能会创作比较差的作品,不出名的艺术家也可能创作特别好的作品,关键还是看作品本身。”Lewis Biggs称,约翰·莫尔绘画奖的评审方式,避免了诸多干扰因素,评委需要凭借他们的眼睛、见多识广的学识,以及他们对于艺术的认识做出评判。“这让艺术品闪现它们真正的价值,让更多平民艺术家能散发光彩。”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