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0.9%受访者承诺在春游时“动眼动口不动手”

2016年04月01日 08: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春分到清明,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各地游园的人也络绎不绝。然而,许多人春游途中不仅“动眼”看、“动口”评,还会忍不住踩树折枝、攀爬乱躺地“动手动脚”起来。春色满园,你能忍住冲动“不动手”吗?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观察,春游不文明行为主要集中在摘花折草、乱扔垃圾和破坏景观等行为上。要培养文明大众,专家认为,应该从建立文明制度上入手。

  66.6%受访者认为春游时不文明的人有很多

  春天的好处在于,每人心之所向虽有不同,但万花竞放,总能各得其乐,所谓“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调查中,86.1%的受访者表示会携亲友春游,一饱春色。

  家住北京海淀区的王秀娟表示,三四月份是她带上孩子去附近公园游玩、呼吸新鲜空气的好机会。“孩子现在4岁,北京冬天雾霾太严重,不敢让他出门。春天空气质量好很多,天蓝草绿,趁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多出去透透气,也能放松心情”。

  然而,在春游时,见到不文明的行为或个人常会扫了大家的兴。调查显示,66.6%的受访者认为春游途中有很多行为不文明的人。25.9%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就曾做过不文明的事,61.2%的受访者则表示没有。

  76.2%的受访者指出,不文明行为具体以采摘花草和乱扔垃圾为甚。60.7%的受访者表示乱涂乱写、破坏景观的也很多。不仅如此,折枝爬树(57.0%)、攀爬景观(54.9%)、随地野餐(50.3%)、随地便溺(32.1%)等行为也很常见。

  在王秀娟看来,近两年春游时不文明的现象比以前少了很多。“一方面,通过这么多年的宣传教育,很多人已有了文明意识;另一方面,游玩景点的垃圾桶、卫生间、引导标语等配套设施完善了不少。”王秀娟认为,公共场合是教育孩子的好地方,父母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及时制止孩子效仿不文明行为。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认为,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多,在于很多民众仍未接受过教育和文明的洗礼。公共意识缺失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上的严重偏差,目前教育中最缺少的是民众教育;二是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出现了偏离;三是制度设计缺乏公平公正,很多人所承担的责任与所应享有的权利并不对等。

  面对不文明行为,52.2%受访者会以眼神鄙视

  看到在春游时对景观任意“动手动脚”的人,你会怎么做?调查中,52.2%的受访者会用眼神鄙视,16.2%的受访者当作没看见。真正付诸行动、会上前言语阻止的受访者占18.3%。还有7.8%的受访者会拍下发微博。

  河北石家庄市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李莉表示,春游时的不文明现象对周围环境会产生恶劣影响。“但由于我们不是管理者或执法者,直接指出那些不文明行为,存在一定风险,我认为远离也是理智选择。”李莉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惩戒,各方配合,才能让公共场所秩序更加和谐。

  与李莉不同的是,王秀娟表示会尽最大努力及时制止不文明现象。“比如有人插队买票或乱扔垃圾,我都会善意提醒。制止不文明行为不仅可以提高大家的公共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还能教育孩子,给孩子作表率”。

  要逐渐消除不文明行为,72.9%的受访者表示还应在市民的权利义务教育上下功夫,58.6%的受访者认为应诉诸罚款等惩戒手段,42.2%的受访者提出应有更多人站出来阻止,形成积极的氛围。还有32.8%的受访者会感觉“脸都被丢尽了”,22.6%的受访者提议直接将他们的不文明行为曝光。

  有80.9%的受访者认为应从自身做起,保证在春游时做到“动眼动口不动手”。

  陈友华认为,在文明的制度下,才能培养文明的大众。要提高民众意识,首先,要注重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其次,要加强对民众的教育,明确政府的基本权利和责任;第三,也要加强以民众权利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强化对社会文明的监督管理。通过加强社会的培育与发展,逐步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受访者中,90后占22.0%,80后占50.1%,70后占20.7%,6.9%的受访者为60后及以前。5.1%的人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62.9%的人为大学本科,23.4%的人为大学专科,7.6%的人为高中/中专,1.1%的人为初中及以下。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