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乾隆帝的高仿《富春山居图》

2016年05月09日 16:36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下一页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局部),明,作者不详

  说到中国传世名画,能与《清明上河图》齐名的,大概要属《富春山居图》了。

  与一般画作不同的是,这幅由山水画大师黄公望晚年绘制的巨作由两幅画组成:一幅名曰《剩山图》,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另一幅名曰《无用师卷》,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本为一幅画,流传至明代收藏家吴洪裕手里时,由于吴对此画太过喜爱,临死前打算烧掉此画为己殉葬,幸而被其侄子救下,但画已被烧作两截。前段画幅较小,称《剩山图》;后段较长,因画作最初被赠予者而得名《无用师卷》。

  《剩山图》长期散落在民间,《无用师卷》则在清朝乾隆年间被征入宫。然而,乾隆帝到死都认为《无用师卷》不过是一幅赝品,此前,他已经得到了一幅他自认为是真迹的《富春山居图》。不过,正是因为乾隆帝看走眼,《无用师卷》躲过一劫。

  乾隆帝最早得到的《富春山居图》,实为明末文人临摹的《无用师卷》,后世称《子明卷》。和吴洪裕一样,乾隆帝同样对此画极为喜爱,但与吴氏的表达方式不同,乾隆帝并未要求该画陪葬,而是在画卷上盖印题跋,不时题写自己阅画心得。由于被乾隆帝认定为真迹,《子明卷》上乾隆帝的题跋多达50余处,以至于画卷上的空白几乎全被填满,可谓“满目疮痍,体无完肤”。

  最后,连乾隆帝自己也找不到下笔的地方了,但他仍不忘叮嘱一句——“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正因为此,《无用师卷》未遭乾隆帝乱书乱写,得以保全。(朱林)

【编辑:尹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