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劳模鲍永新:将治沙进行到底
中新网赤峰12月19日电 题:治沙劳模鲍永新:将治沙进行到底
作者:张玮
“两千五百公顷林地,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固沙、挖坑、选苗、栽种、维护,不知不觉二十三年过去了。”记者见到鲍永新的时候,他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林地里检查防火事故。
冬天的中国北方冰天雪地,而北方的山头上更是寒风刺骨。鲍永新说:“最难得就是这个季节,天气寒冷又干燥,林地里很容易起火,所以就得这么一遍一遍地查,再冷也得查。”
鲍永新的家住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荷也勿苏嘎查的沙丘上,砖瓦房、老板椅,听说有记者要来采访,他换上了自己的西装和新皮鞋,显得气派又精神。而与鲍永新做邻居的是方圆十几公里大大小小的沙丘和两千五百公顷林地。
“1990年,我刚结婚就带着妻子来到了这片沙地,也是在这个房子的地势上搭起了我们在这里的第一个家——一座茅草屋,开始了我的造林治沙事业。”回忆起以前的日子,鲍永新似乎并不觉得苦,只是这么淡淡地一笔带过。
鲍永新说,开始那几年,他承包的林地只有700多公顷,每一个树坑都是他和媳妇儿亲手挖的,每一株树苗都是他自己亲手下山选、亲手栽的。
他告诉记者:“最难的不是我自己去干这些活儿,而是没有资金,我只能厚着脸皮,连蒙带骗的去亲戚家借钱,告诉他们投入进来的钱一定会有很大收益的。”
“其实,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钱砸进这沙坑里,还能不能在回来。”鲍永新笑着说。
一年以后,鲍永新的两个儿子相继出世,没有什么文化的他觉得这两个孩子是在沙窝里出生的,所以大儿子取名叫沙特,二儿子叫阿拉伯。
从那以后,鲍永新并不是一个人奋战在沙坑里。随着儿子的长大,一家四口在这里过起了“与沙为伍”的日子,他们在这片沙地里植树种草、饲养牲畜,沙子治住了,生态环境变好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而且还带动整个嘎查的牧民投身到植树治沙的行列中。
“我们嘎查有近万公顷的沙地已承包出去,现在也都变成了绿洲。”鲍永新兴奋地说。
据了解,由于鲍永新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战在防沙治沙的第一线,2006年,他受邀参加了全国防沙治沙大会,并荣获“中国防沙治沙劳模”荣誉称号。
鲍永新告诉记者:“我现在除了看护我的林地,还养了一千多只羊和60多头牛,生态和人类就是个大循环生物链,生态治理好了,效益自然也就有了。”
对于过去的这些困难和荣誉,鲍永新并没有多说什么,而他更愿意对记者讲述他现在的幸福生活和以后的治沙工作。
“既然我陷进这沙坑里了,就没打算出去,这辈子,我就将治沙进行到底了。”鲍永新呵呵地笑着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