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四川绵阳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居西部第一
中新网绵阳9月20日电(记者 杨超)
秋高气爽,被誉为“西部硅谷”的四川绵阳却持续“高温”不退。
继月初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后,到19日开幕的2014四川电子商务博览会,加之随后将举办的第二届绵阳科博会,科技城好戏连台。
在四川电子商务博览会工业品展销区展台前,刘刚强的手机响个不停。作为在无人机研发生产小有名气的企业总经理,谁也不会想到两年前他只是回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别人是孔雀东南飞,我却往回飞。确切的说,是被家乡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吸引回来的。”2012年初,一次偶然机会,任深圳某公司电子软件设计技术骨干的刘刚强被绵阳政府网站上公布的《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吸引。
“这一系列政策是绵阳科技城推进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其目的在与打造经济转型的升级版。”主抓科技城建设工作的绵阳市委常委颜超坦言,科技城建设14年来,绵阳一直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上寻求突破,“这一切必须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在按照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一核三区多园”发展格局,为科技城成功“塑身”后,绵阳市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改革试点,并建立政策配套。“从近年市上出台的16个相关政策意见上看,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中小企业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绵阳市科技局局长蒋丽英解读说,其意在打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瓶颈。
经过多方打听证实,刘刚强毅然决定离开打拼十年的特区前沿,回家乡创业。“已过而立之年做出这个决定虽然有纠结,但不盲目。”刘刚强说,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与两个合伙人的志同道合,加之对绵阳市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的分析了解,自己对无人飞行器的研发生产项目很有把握。
2012年3月,一家注册资金200万元的豪斯特电子技术公司在绵阳市涪城区成立。在50平方的办公室里三个老板兼员工的创业者开始打拼。刘刚强说,当时公司的前期规划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专注研发,然后再实施生产。现在看来,时间比预期大大提前。
“其实,绵阳雄厚的科技研发能力是自己当时选择回乡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刘刚强坦言,返回家乡后才发现,2个国家级开发区、24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加上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器、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和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平台造就了一片创业热土。
蒋丽英告诉记者,研究成果不直接转化,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产品只能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踏入这个循环,就只能朝配套加工的方向走。这与科技城这块国家试验田设立的初衷无疑是南辕北辙的。”
基于这个共识,绵阳除扩大电子信息等6个传统主导产业优势外,确立了信息安全、北斗导航、通用航空等7个高端成长性产业和7个战略新兴产业,并在创新资源和公共平台建设上大手笔投入,既滋养“参天大树”,更孕育“企业森林”。
今年7月,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在发布《绵阳与西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能力比较分析报告》中指出,绵阳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于西部试点城市最高值,达到5.47%,位居西部第一、国内第二。
在多方的帮助协调下,豪斯特公司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和西南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联系,并按照专家提出做细分市场的建议,将研发重心放在警用无人机的空白点上,同时开发智能移动警务终端。
让刘刚强意料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企业,被录入了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当地科技局和涪城区相关部相继门登门拜访,了解企业需求,帮助协调解决技术对接及融资等问题,并先后获得35万元的创新引导补助资金。“这笔钱,让人感觉心里暖和。”
“现在,公司已拥有外观专利、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近20项自主知识产权。”刘刚强介绍说,在去年举办的绵阳科博会上,企业一炮而红,一举拿下7000万元的全国订单。企业团队目前已扩大到20余人,搬进了创业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的办公区,享受到两免一减半和融资优惠政策。
“技术团队成熟起来,底气也足了。”刘刚强透露说,除了积极备战下月中旬的绵阳科博会,月底还要出差洽谈一笔8000万元的国际订单。“前景无限光明哈!”
中共绵阳市委书记罗强告诉记者,培育“绵阳造”的企业和产品,不仅仅是“绵阳制造”,还需更多的“绵阳创造”。“在绵阳这片国家试验田里,结出的就应该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