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出幼儿园“一管就关”误区

2013年01月07日 15: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2012年12月24日,江西贵溪滨江镇洪塘村,一辆超载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面包车侧翻坠进水塘,11名儿童遇难。随后,一些没有通过审批手续的“黑幼儿园”被关停,没有达标的校车被停运。因为许多幼儿园被关停,又导致了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失学。

  各地幼儿园因为办学条件不达标,一旦出现事故即被取缔、被关停,幼儿因此面临失学的境遇,可见这样“一管就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入园学习的问题,最终伤害的仍是入园幼儿的权利。

  这显然是个误区。这无疑在告诉我们,一地幼儿一旦想入园学习,拥有这份教育权利,就必须对当下残缺落后的幼儿园现状让步,必须委曲求全,甚至必须冒着生命安全风险,否则就没幼儿园可上,失学在家。当幼儿安全与入园学习,二者如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孰重孰轻,既需要家长掂量,更需要社会或当地政府掂量。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似乎已经成为一根烫手山芋了。

  难道中国教育现状就是如此不堪的一查就封、一管就关吗?这让谁都难以心甘的。我们不得不对其反思和拷问。

  而究其原因,无非是上述误区难走出,现状极为脆弱,根源就是多年来各级各地对教育投入不足,欠账太多,教育日渐名存实亡,被漠视、被严重边缘化使然。而即便如此不安全的幼教资源,也是带有很强的赢利色彩的。幼儿园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合法还是违法,都是一个办法:赚不到钱,不会办;投入过高,不划算,绝对不办。

  一言以蔽之,这是教育被漠视,投入不足,并且功利性过强,公益性严重缺失的缘故。孩子们受教育的权益被侵夺,是政府和社会之耻。幼儿园关停后,留守儿童失学,不应该被容忍。相关部门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贾志勇)

【编辑:王浩成】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