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称金融宏观调控须始终防通胀风险

2013年02月07日 07:35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昨天,央行在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在经济转轨发展阶段,金融宏观调控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风险。

  央行认为去年的货币信贷增长符合预期。2012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0%,比年初增加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20亿元,贷款结构继续改善。社会融资增长较快,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万亿元,融资结构更趋多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下行,12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8%,比年初下降1.23个百分点,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央行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依然较强,推动内需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增多,在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下,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加大。国内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部分领域投资冲动持续较强与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相对不足并存,结构不平衡问题仍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需要特别关注预期变化可能对未来物价产生的影响。在经济转轨发展阶段,金融宏观调控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风险。

  央行表示,未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存量信贷资产的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解读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仍是首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今年我国还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货币政策是一个总量政策,并不是一个结构性政策,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他表示,无论是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还是要寻找改革红利,都需在相对稳定的货币环境之下进行。他指出,具体的结构调整主要是靠信贷政策,信贷政策引导资金向重点支持的领域倾斜。

  国开证券分析师杜征征指出,当前我国物价水平虽基本稳定,但如措施不力,出现大幅度反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鉴于通胀压力,从稳增长角度出发,货币政策的空间要小于财政政策。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央行仍以数量工具为主,利率工具的运用概率较低,公开市场操作仍是首选,存准率调整存在一定空间。(记者高晨)

【编辑:张艳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