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债遇冷 不敌银行针对性更强的理财产品

2015年11月17日 13:3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国债遇冷
  曾经备受居民喜爱的理财方式——投资国债,正在随着当今越来越多的投资渠道,变得渐受冷落。11月16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访了自贡不少银行营业部,发现当期国债的销售十分冷淡。
  “国债在20多年前,因为投资渠道的匮乏,确实受到了居民投资的热捧。但随着更多理财方式的出现,针对性更强的各种理财方式,正在逐渐被大家认可,成为主流,比如理财产品。”业内人士称,其灵活便捷的理财方式,确实抢走了国债不少“生意”。

国债冷落
不如其他理财产品火爆
  “上个世纪90年代时,国债年收益最高达到过14%,而且都是摊派给个人购买,现在基本只能在银行等机构买了。”自贡市民范女士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投资渠道少,国债非常火爆,收益不错,我当年也买了不少,但2000年以后就很少买了。
  像范女士一样,当年曾经在居民投资热潮中十分火热的国债,如今受到了冷遇。“当前发行的国债有3年期和5年期两种,年利率分别为4%和4.42%,但购买的市民非常少,来问的也不多,还不如理财产品走俏。”自贡汇东某银行营业部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近几年来,因为理财方式和渠道的多样化,居民有了更多选择,因此当年火爆的国债,如今正在慢慢受到人们的淡忘。“这两年除了股市,理财产品也非常火爆,股市相对来说有季节性,牛市行情就会受到投资者热捧,熊市则很少人买股票,理财产品则刚好填补了这个缺口。”业内人士说。

方式灵活
其他投资渠道增多
  “现在的国债有两种,一种是凭证式的,一种是电子式的,每月发行,11月发行的是电子式的。”自贡某银行零售银行业务部田女士说,相对来说,当前的国债年化利率和理财产品的年化利率相差不大。
  她说,经过几次降息降准,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做了相应调整,当前非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最高能达到4%的年化收益,而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还不到4%。“在我印象中,过去来购买国债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居多,由于他们对其他投资渠道不了解,更倾向于几乎毫无风险的国债产品。但相对来说,近年来理财产品的火爆,与其投资方式的灵活不无关系。”理财产品种类多,针对不同投资者的不同要求,进行设置,还可以每月定投,也能涉足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市场,随时可以赎回。
  据了解,理财产品的投资周期有30天、60天、90天、180天等,居民和私营业主等人群,在资金闲置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周期来安排理财,博取一定收益,确实非常灵活方便。“当今,定存、理财产品、股市、铺面甚至众筹,越来越多的投资渠道为大众所接受,也是国债受冷遇的原因之一。”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刘恪生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