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

2016年01月12日 07:37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经历了新年第一周的人民币汇率大跌后,央行昨日终于向市场解读当前汇率政策机制安排。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决策层面已经形成了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共识,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也开始引入稳定篮子的因素。央行将形成以稳定一篮子汇率为主要目标、同时适当限制单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汇率调节机制,未来还可引入根据宏观经济走势让汇率对一篮子适度走强或走弱的机制。

  “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动。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马骏称。

  对于为何人民币汇率不盯住美元或实现完全自由浮动,马骏解释称,人民币汇率之所以不应该盯住美元,主要是因为盯住单个货币会导致对整个国家外贸竞争力的大幅波动,加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也会导致更多的套利活动。不干预的完全浮动是理想境界,但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这是因为一个完全没有干预的汇率体制,要求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如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进行国际交易时都能对冲其汇率风险,而我国由于受到金融市场发展阶段的限制,目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不过,虽然未来的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多地参考一篮子货币,但马骏同样强调,强化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作用,并不意味着严格盯住一篮子。“未来,对一篮子机制的设计也可包括一个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对一篮子逐步爬行的机制”。

  仅在新年后外汇市场的前4个交易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跌幅就达1.53%,离岸人民币更是接近1.80%。面对人民币汇率的突然暴跌,市场恐慌一片,马骏则认为,这是因为市场还不了解和适应当前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的汇率形成机制,当市场充分理解后,预期就会趋于稳定,做空人民币的压力也会下降。市场预期趋稳之后,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等积极的基本面因素就会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马骏提醒市场人士,最近有些人通过观察两日中间价的变化来判断央行的意图,这是一种误解。中间价是做市商在前一日收盘价基础上参考一篮子汇率变化等因素报价形成,因此市场人士应当主要看中间价与收盘价的价差和篮子汇率变化的关系。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