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保险不忘初心谋发展 夯实前进基础再起航
中新网4月4日电 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保险公司,中华保险不忘价值发展初心,不惧业务波动压力,坚持效益优先原则,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夯实前进基础,推动中华保险这艘巨轮再起航。
中华保险,全称为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作为国内第十一家保险集团,2017年中华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93.86亿元,总资产为731.44亿元,净资产为166.45亿元。目前,中华保险主要股东有东方资产、辽宁成大、中国中车等。下属子公司有中华财险、中华人寿、万联电商、农联中鑫。其中,中华财险是中华保险最大子公司,2017年实现原保费收入388.29亿元,位居财险行业第五位。年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00.86%,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中华财险在全国共设有32家分公司,营业网点超过2500个,机构数量在财险业内排名第二,员工队伍达四万人。
近年来,中华财险出现发展动力不足迹象,市场地位受到挑战。主要表现为:在商车费改深化、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华财险主要受车险业务增长乏力的影响,保费增速明显落后于行业。2016年,中华财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9%,净利润同比下降78.89%。通过一系列调整应对措施,2017年中华财险业务企稳回升:保费收入增速转负为正,同比增长0.65%;净利润同比增长48.03%,但保费收入增速仍然明显落后于市场。基于此,中华保险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转型。
市场普遍认为中华保险电销渠道发展滞后是重要原因。中华保险坚决加快电销基础投入。并在遵循行业发展规律、遵守外部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紧抓科技发展风向,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启动线上线下相融合,全力推动渠道升级。特别在车险渠道建设上重点推进02M转型、电网融合,非车险则加快互联网渠道发展,寻求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共进。从实施效果上来看,截至三月底,O2M转型核心展业工具“共享保”粉丝数量已近50万人,车险电销、移动展业等新渠道业务规模占比超25%。2018年开年以来,前两年发展乏力的车险业务增速在稳步走高。未来,在保险科技方面,公司将打造数字能力中心、互联网保险、销售工具和大数据等四大板块,助力公司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作为全国农险业务第二大保险公司,中华保险深挖优势,开启农村市场新战略。据悉,中华保险在县域及农村地区网络优势明显,具有5700多个农村服务站和服务点。中央乡村振兴、“三农”发展支持计划提出后,其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高度重视农村市场,在集团层面设立了“三农”发展指导委员会,并初步提出战略构想,加大农村网点建设。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依托保险公司保障本源及一线信息优势,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区域的落地。为此,中华财险加快了大农村战略的实施,不仅通过事业部改革修炼内功,夯实农险发展的组织、人才及业务基础;更是全面统筹,升级农村市场打法:改事业部单兵作战为集团涉农经营主体协同作战,改前端单一保险推销为全流程综合金融服务、风险控制、产业链发展支持,改营销获利为培育新增价值共享分成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保险通过保险赋能,打造可持续发展新生态。背靠东方资产全价值链金融牌照,中华保险具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银保监管融合的大背景下,这种优势和特色将越发凸显价值。传统保险竞争依托营销和服务能力,但一旦赋予金融属性,则价值创造能力得以提升。中华保险新领导班子深谙银行业务、保险规律和资产管理之道,在新战略方向中,明确提出在最易嫁接其他金融服务的信保业务上寻求差异化发展。并在2018年初正式启动了“信保+”工程,以信保业务为切入点,依托东方资产系统综合金融服务打开汽车全产业链、农村区域、重点企业的市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风险控制难等问题,践行本源回归。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自我剖析、直面问题的变革勇气,思路清晰、打法新颖的战略方向,不计一时得失、打持久战的战略定力,求真务实、步步为营的战略推进,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人才机制,都为中华保险的再次崛起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