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吸毒低龄化现象日益严重 寻求刺激中染上恶习

2011年05月05日 08:25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核心提示:

  来自国家禁毒办的统计表明,我国最近几年查获的青少年吸毒比例始终占吸毒人员80%左右。对毒品的好奇和无知,使不少风华正茂的“80后”“90后”,将合成毒品(俗称新型毒品)视为“时髦”,在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中染上吸毒恶习。

  闪烁的霓虹灯下,有一个群体,正躲在某个房间的暗处,或掏出一个吸管,贪婪吸食,大喊快意;或拿出针管,将白粉兑水后注入静脉,惬意地进入飘飘欲仙的世界……

  他们中的很多人,正处于花样年华;有些人本该还在求学,或是意气风发地初涉社会。  

  在毒品这一“白色瘟疫”的侵袭下,他们却成为主要受害者。毒魔断送这些青少年美好的青春与前途,使他们的生命失去光彩。更令人忧心的是,随着毒品的进一步泛滥,吸毒向低龄化发展,甚至极少数中小学校也发现有学生在吸毒。

  记者日前走进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惊讶地发现,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讲述的却是相似的沦陷轨迹。

  逃避工作寻享乐

  人物名片:东东,21岁,慈溪人

  我爸是水泥匠,妈妈在家做手工活,家庭条件不算好。我读到初一就辍学了。刚开始,家里托人给我介绍了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没一个月,我就不去了,因为那份工作太辛苦。在家时,爸妈老是骂我没出息,我听了心里很不爽。

  那时无事可做,我只能在村子里瞎转。同村人罗某看到了,就叫我和他一起到城里“见见世面”。我正想离开无聊的老家,就跟他进城。罗某在城里一家赌场里看场子,我跟着他做。

  那些天过得很“爽”。白天睡大觉,下午有时去看一下场子,有时去网吧玩,一个月下来也能拿到三五千元。对未来,我没什么想法,觉得有钱花,不用成天上班,就很满足。

  有一天,罗某招呼我到赌场的一间房间里坐坐。一起去的还有几个同在赌场的朋友。我进屋后,看见他们拿出一个塑料瓶,就是吸冰毒的“溜冰壶”。我知道他们要吸毒,有些害怕,也挺反感这玩意,因为电视上说,吸毒会害死人。所以,罗某他们叫我一起“玩一玩”时,我没去碰。

  但三番五次下来,我经不起他们的劝诱,头脑一热,就吸了一次。当时感觉不像电视里说的那样可怕,跟吸烟没有多大区别。两三次玩下来,更是觉得吸毒很平常,每次他们一招呼,我就跟过去一起吸。

  后来,我才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对劲。只要一看到“塑料瓶”,我就想吸,而且想自己“玩”。我通过罗某找到卖毒品的上家。不久,上家的毒品货源不足了,我又去找上家的上家。我发了疯似的到处找“货”。我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但想戒又戒不掉。一年前,我向一个毒贩子买货时被抓了。

  还有1年,我才能从这儿出去。我想彻底跟那几个吸毒的朋友断绝来往。爸妈的想法是,让我到我哥的工地上干活。但工地上干活应该很累很辛苦。

  哎,我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受得了。

  采访手记:

  东东是“90后”的吸毒人员中很典型的一个。不想读书,也不肯踏踏实实工作。当记者问东东,是否会对父母感到歉疚时,他沉默了一下说:“我没想过这些,只觉得自己过得爽,有钱花,就行了。”缺乏责任感,不计后果,不考虑未来,是“90后”吸毒者的共同特征之一。

  朋友相诱染毒瘾

  人物名片:成成,21岁,四川人 

  2007年,我初中毕业,考上老家的一所中专学校。读中专实在没意思,我就和几个朋友逃学来杭州玩。

  刚到杭州时,我也找过工作,去酒店当服务员,才半天就不干了,觉得太累。于是,我就每天到酒吧、网吧玩,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大家年纪差不多,也都是四川人,很玩得来。

  第一次“溜冰”是在宾馆,朋友拿来的货。我很好奇,看大家都玩,也跟着吸了。当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人变得特别精神、兴奋。那天我在玩手机游戏,整整玩了一天一夜,脑子像是没有意识,只知道自己的手指不停地按键,直到没电。

  后来,我经常和朋友去宾馆“溜冰”,不吸就觉得一天过得特别慢,特别难熬。吸过之后身体会感到特别酸痛,那种感觉特别有魔力,陷进去就出不来。吸了后,我不想吃饭,也不想睡觉。以前我是学校体育队的,身体很健壮,吸毒后瘦得只剩下80多斤,经常感冒。

  吸毒需要钱,我就骗父母,有时说手机被偷了,有时说要买衣服,有时说要付房租,他们会给我多打点钱。他们只知道做生意,从不管我。我吸毒两年,直到被抓进戒毒所,他们才知道。

  在戒毒所快两年了。其实,戒毒瘾不难,在这里不能吸也就不吸了。我想,最难戒的,可能还是我的那群狐朋狗友。

  还有一个月,我就要从这里出去。这几天晚上,我都睡不着觉,心里很矛盾,一直想着出去以后怎么办。我知道那帮朋友还在吸毒,如果和他们来往,很有可能抵不住毒品的诱惑。但不和他们来往,我就没有朋友了……

  采访手记:采访的大多数年轻戒毒者,都说自己是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吸毒。对于新型毒品来说,生理上的戒毒过程并不难,但要“戒掉”一起吸毒的朋友圈,的确很难,需要勇气,也需要亲人们的帮助。

  无所事事玩刺激

  人物名片:阿财,25岁,贵州人

  几年前,我从长沙一所大专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在当地一家大型物流公司做电脑维护。每天跑来跑去,日子忙碌而充实,就是赚不到多少钱。

  有一次,我偶然碰到一个贵州老乡,问我愿不愿意跟他去浙江临海,他在那里一家KTV做“总管”。

  我想多赚点钱,就跟着去了,也在那家KTV做“总管”。

  每天的上班时间从晚上6时到9时,也就这3个小时有事干,其他时间都呆在房间里,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我在临海又没有什么朋友,只认识KTV里的那群人。

  听一些小姐说,她们在陪客人时,会玩一些毒品。听说很好玩、很刺激,我就想尝试一下。后来就跟几个小姐一起玩了一次。吸了之后,玩得很疯。

  东西都是那些小姐拿来的,隔一两天玩一次。每次一到货,我就吸完为止,也不知道有没有吸过量。后来,我才慢慢发现自己出“状况”了,开始出现各种幻觉、幻听、幻念,总觉得有人要来追杀我,那种感觉非常逼真。我简直要崩溃了。

  后来,我就自己到派出所投案,接受强制戒毒。那时,离我第一次吸毒才一个月。

  现在我特别后悔,当初真不该闲着没事去碰毒品。我一去临海,女朋友就和我分手了。

  现在想起来,以前那段没多少钱的日子真美好,真让人怀念。我出去后,肯定不再吸。

  采访手记:找不到好工作,又想挣很多钱,不少年轻人因此走错路,甚至去夜总会、赌场、酒吧等场所,通过非法途径,实现他们的所谓“致富梦”。“黄赌毒”只有一纸之隔,最终只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穷痛苦与伤害。

  (文内采访对象系化名。)

  ■专家观点

  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波动的阶段,喜欢追求新颖和相互模仿,容易轻信,加上一些青少年法律知识缺乏,很容易受到那些貌似“时髦”的合成毒品侵害,不能自拔。目前,合成毒品滥用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在新查获的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中,平均年龄为29.8岁,比海洛因滥用人员低5.9岁,这一差距正在持续加大。合成毒品滥用不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极易引发违法犯罪。广东部分地方查处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因吸毒诱发的高达80%。因此,青少年一定要从思想上认识和重视合成毒品的危害,一定要扭转“合成毒品不会成瘾、吸食一次没关系”的错误观念,养成一种健康、文明、清新的娱乐方式和娱乐生活,尽量避免去夜总会等娱乐场所,慎重交友,不要因为好奇而误入歧途。同时,家人、学校也要加强教育监管。见习记者 徐齐 实习生 朱燕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