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温州3天扣82辆“山寨”急救车 被指运动式执法

2011年05月30日 07:20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浙江省温州市交警部门通过连续3天突击整治,查扣了82辆“山寨”急救车,温州市急救用车及病人转运乱象得到了初步扭转,市民普遍叫好。

  不过,《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山寨”急救车在温州存在时间不短,可谓屡禁不止。一谈及整治,各个部门都有本难念的经。而此次整治行动之所以如此果敢,是因为媒体曝光后,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对此连续作出严厉批示,卫生、交警等部门不得不联手行动,3天共出动执法人员1778人次,方取得初步成效。

  “平时疏于管理,等问题严重了、书记领导批示了,才一窝风地开始执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温州分行营业部副主任金颖颖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山寨’急救车确实早就该整治了,但这种突击性执法方式并不可取,效果不好,还影响政府的信用和形象。”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志邦对《法制日报》记者说,3天查扣82辆“山寨”急救车,这是“运动式执法”,若不能转化为常态化的制度管理,将会贻害无穷。

  “山寨”急救车为祸不小

  3天共出动执法人员1778人次,温州市的“山寨”急救车究竟有何“能耐”,引出如此大的动静?

  今年3月,在温州某医院门口,经医院一名护工介绍,泰顺县一位患者家属联系到一辆“山寨”120急救车,谈好运送价格为1500元。运送途中,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山寨”急救车的随车人员哪里见过这阵势,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死亡,双方最后闹上法庭。

  今年4月,温州市区锦绣路发生一起车祸,一名行人被轧在车轮下,恰好一辆120急救车经过,群众拦下急救车要求将伤者送医院抢救。司机下车一看,当事人血肉模糊,气息奄奄,转头开车就走。在场群众气得大骂:“见死不救太可恨了,算什么120!”群众又打电话叫来一辆120急救车,才知前头那辆是李鬼。

  温州市交警部门的一名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一些猖獗的“山寨”急救车明目张胆闪着警灯、鸣着警笛,在市区马路上横行,仗着这身“马甲”随意超车、逆行、闯灯,既扰民又扰乱交通秩序。今年2月,一辆“山寨”急救车在汤家桥路闯红灯后撞上一辆车,导致“急救车”上3人受伤。

  温州市急救中心副主任施肖锋告诉记者,正规的急救车是专业制造的,急救性能好,车内的医疗设备完整、齐全,主要有诊箱、供氧系统、心电图机、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及自动上车担架、铲式担架、抢救药品等,整个硬件投入45万元,车内还配有专业医护人员。但“山寨”急救车大都由面包车改装,车身外表把急救标志装扮得像模像样,而车内很寒碜,只有一两只医用氧气瓶、活动小床或简易担架、简易诊箱之类,连车带物总共才10来万元,车内仅司机一人,途中不具备有效的抢救设备和能力。

  “山寨”急救车弊端如此之多,为何仍有“广阔”市场?

  显然,“山寨”急救车的车主们对市场做过一番调查。据《温州市救护车管理办法(暂行)》规定,急救专业机构按每5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依该规定应配置的120急救车数量至少应在60辆以上。而温州市目前仅有正规急救车28辆,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于是给“山寨”急救车提供了市场。

  温州市急救中心主任陈仁裕说,“山寨”急救车的车主与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及住院部内、外、心、骨各科室的护工、医院门口的保安等人结成利益共同体,由他们帮助在源头拉生意,事成给回扣。

  甚至,“山寨”急救车车主还向医院病房、走廊过道等处发送、粘贴名片,以此招徕病人。

  “比起院前急救,‘山寨’车更主要承担的是院后运送。因为回送需求是那些正规救护车所提供不了的,所以就有了市场。”陈仁裕说。

  此外,运遗体也是“山寨”急救车存在的重要原因。据了解,运送遗体业务利润丰厚,如果出市出省,费用甚至达到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监管部门是否真有难处

  “山寨”急救车的危害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要求整治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但在温州市此次突击整治前,温州市各个监管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大吐苦水,表示自己无权管理处罚。

  温州市卫生局负责人称,他们没有处罚职能,拿“山寨”急救车没办法。

  温州市公安局车管所所长应志总说,他们只管车辆年审。年审时如果发现有车身外表涂贴120急救车标志、标识,装警灯、警报器,改装救护车等假冒120急救车,肯定要管,一律卡死。但如果年审后重新伪装,就没有办法管了。

  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交警在执勤中只能查行驶证,查看证件与车辆相关信息、标志、设施是否一致。现在许多“山寨”急救车浑水摸鱼,以假乱真,很难辨别。如果车里躺着重症病人,交警还会被病人家属指责谩骂,很尴尬。再则,查获改装车辆只能罚几千元,打击力度不大。

  温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张金熊说,“山寨”急救车涉及非法营运,严重违法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可处罚金3万元至10万元,但目前公管处没有接到群众举报,不能无缘无故去查“山寨”急救车。

  “这个说难,那个也说难,但市委书记一重视、一批示,困难仿佛一夜之间就没有了,短短3天就查扣了82辆‘山寨’急救车。这是真难还是假难?”温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方益权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运动式”应转向常态管理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专家认为,温州市此次突击治理“山寨”急救车,有“运动式执法”之嫌。

  “运动式执法”为何不好?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志邦向《法制日报》记者解释说,“运动式执法”具有临时性、运动性和反复性特点,会给执法留下长期的“休眠”阶段,使不执法变成常态,而执法则成了非常态。

  “领导重视了,突击出动执法力量进行突击式整治,短期内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方益权说,“但这会助长车主的投机心理,只要风声一过,这些‘山寨’急救车又可能重操旧业。因为改装车辆成本低、市场需求大,可以赚到钱,政府部门在管理上稍有松弛,‘山寨’急救车就有可能会死灰复燃。”

  “对于执法人员来说,也会造成一种不良的执法惯性,领导重视了,就狠狠地执法一把。领导不重视了,则自己也乘机放松,在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温州市人大代表张福龙说。

  “运动式执法不利于维护法治尊严,增加了执法成本,一定要将之转化为常态管理。”王志邦说,“像这样一经媒体曝光,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一哄而上,长此以往,会造成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

  “虽然这次出动了大量执法人员,打击也取得了实效,但仅依靠交警一家来查处是治标不治本的。”温州市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交警说,“要从源头上整治,还需要卫生局牵头,进行行业管理,尤其是制定相应标准,加强对医院内部的管理。”

  方益权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严格科学的社会管理和监督机制,使严格执法成为一种常态。在各种管理中,应摆脱“运动式执法”思维,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制管理的执法体系。

  王志邦认为,只有将卫生部、医院、交通、运管等部门的管理空档衔接起来,才是打击“山寨”急救车的关键。

  整治行动后,《法制日报》记者在温州市的各大医院调查得知,目前,大部分“山寨”救护车已经撕下120标志、拆除警灯、警报等装置,转入了“地下”运营状态。 (陈东升 生王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