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业内人士呼吁立法阻止活熊取胆

2012年02月23日 07:05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就在归真堂的门口。”亚洲动物基金的一名工作人员匆忙挂断了记者的电话。

  今天,在福建省惠安县,上百名境内记者在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个开放日实地探访,并见证“活熊取胆”过程,但远途赶来的亚洲动物基金团队却被拒之门外。

  此前,亚洲动物基金已经公布了一系列的资料和调研结果,对目前我国活熊取胆的现状进行了描绘。

  活熊取胆纪录片将公布

  亚洲动物基金的工作人员向记者称,已将前往归真堂参观的相关细节公布在其官方微博上。

  记者注意到,认证资料为“亚洲动物基金AAF”的微博用户于2月22日表示,今日(22日)凌晨2点,包括兽医等专业人员的亚洲动物基金团队赶到惠安,并于6点30分提前到达归真堂开放日指定的集合地点,主动和接待方进行多次交涉,但对方均以在“在沟通中”予以回避。其间我们被告知不得进入养熊场,致使我们最终未能成行。

  此前,2月21日下午,亚洲动物基金在北京举行媒体沟通会,称是时候取缔活熊取胆业了。

  在此次会上,亚洲动物基金公布了一段拍摄于2009-2010年的纪录片,展示了我国活熊取胆业的某些场景。

  记者在这段视频中看到在一些养熊场内,仍存在使用铁马甲、小铁笼和虐熊等情况,养熊户更是用肮脏的容器把熊胆汁干燥成片后碾碎,直接用廉价空胶囊封装。视频中甚至还出现了烹饪熊掌的镜头,令人吃惊。

  对此,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则表示,“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养熊场,请公布这些地方”。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这部纪录片由几位媒体人制作。他们历时4年,跨越6省,暗访了众多养熊场。

  参与制作纪录片的一位媒体人表示,“这部纪录片曝光了所谓合法养熊场内的真实情况。由于养熊场不对外开放,我们在拍摄中遇到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和危险。活熊取胆这个行业极端残忍。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养熊业的合法化,让众多毫无卫生和安全性可言的熊胆制品进入市场。”

  据悉,这部纪录片的完整版将在近日公诸于世。

  熊胆是否对健康有益尚待观察

  活熊取胆行业的在某种程度上源自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对于熊胆医疗有效性的强调。我国中医传统认为,黑熊的熊胆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除了纪录片之外,记者还获得了一份由成都军区总医院汪盛贤教授出具的名为《人工取熊胆制品安全性探讨》的病理学报告。

  这份报告的开头便明确提出,“出于对消费者安全的考虑,我们认为人工取胆获得的熊胆制品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9月起,成都军区总医院对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送检的用于人工取胆的49例黑熊标本进行了病理学观察,并对其病变机制进行了分析。49例尸检和活检标本均取自黑熊救护中心救助的用于人工取胆的黑熊,标本经HE、组化、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发现了不同程度的肝胆系统炎性病变,并发现肝细胞性肝癌14例。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上述报告的作者对当前某些源自中医院理论的观点进行了质疑,“本研究中,发生胆道系统炎症和肝细胞性肝癌的黑熊均为曾被用于活体取胆的黑熊,通过对这些病例的病理观察,我们认为活体取胆生成的胆汁可能含有肝癌和炎性细胞及其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细胞因子,故这种胆汁和《唐本草》、《本草纲目》所述的野生黑熊的胆汁本质上可能有所不同。这种方式取出的胆汁能不能直接入药,会不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的研究调查。”

  事实上,熊胆的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早已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经能够由人工合成。目前,我国有不少厂家生产熊去氧胆酸作为制药的原料。 

  记者了解到,自1983年起,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主的科研机构就开始了人工熊胆的研究,并于1992年完成临床试验,取得了成功。该产品至今未获药监局批准。 

  活熊取胆保护的法律困境

  黑熊在《国际濒危动植物保护公约》中,属极度濒危的一类保护动物,被我国1989年实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列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一位动物保护人士告诉记者,作为一些地方农民发家致富的手段,活熊取胆据称于1980年代由朝鲜传入中国。1990年代中后期,活熊取胆行业达到鼎盛时期。

  事实上,因其对动物的虐待问题,活熊取胆行业从一开始就遭到广泛、强烈的批评。因此,活熊取胆行业成为一个敏感行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从业者对行业信息一直讳莫如深。

  据介绍,涉及活熊取胆业管理的有关政府部门包括林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在2006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透露了一组有关活熊取胆业的行业数据。这是最近一次我国政府主管部门透露活熊取胆业的信息。 

  根据王伟的介绍,中国当时有68家养熊场从事活熊取胆业务,饲养黑熊7000头左右。面对动物保护组织呼吁彻底淘汰养熊业的呼吁,他明确表示,当时国家林业局在淘汰养熊业问题上尚未有时间表。

  此外,记者还获得了一份“中国活熊取胆业资料”,其中,对养熊场的分布以及熊胆制品厂家的现状进行了统计。

  根据动物保护组织的调查了解,目前中国的活熊取胆场有90余家,饲养超过10000头。据此初步测算,在全国范围内,该行业生产熊胆粉原料30余吨,年产值约1亿人民币。养熊业者平均投资数百万元。全行业共雇佣劳动力数千人。

  总体而言,在我国,活熊取胆行业起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生效之前。

  “如果说,发展这个行业的初衷是保护野生黑熊。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则意味着我国已经从根本上禁止野外捕猎黑熊,以某一行业保护野生动物也已经不再适宜。”亚洲动物基金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虽然养熊场已经开始大规模繁育黑熊,但野外盗猎行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在养熊场中,仍可发现来自野外的黑熊。从其年龄观察,属于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被捕捉的。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政府加入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中,黑熊属于该公约附录一中最高级别的濒危保护动物。然而,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它却始终是二级保护动物。活熊取胆业因此得以存续。

  针对活熊取胆的法律困境,业内人士纷纷呼吁,加快立法保护活熊。

  本报记者杜晓

【编辑:邓永胜】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