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龙安:香港应利用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

专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龙安:香港应利用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

2021年02月28日 13:4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两会访谈)专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龙安:香港应利用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

  中新社香港2月28日电 题:专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龙安:香港应利用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

  中新社记者 刘辰瑶

  “香港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及国家‘十四五’规划。”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龙安刚刚连任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中出)会长,在他看来,有关香港的议题从未有过像近两年这般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关键词——“双循环”,即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轴,也是香港以世界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路径。

  林龙安认为,由于全球经济环境转差,香港的社会发展正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同时也反映出香港深层次的原因:产业空心化,过份依赖金融、地产和服务业,导致城市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人才空心化,科技研发等尖端人才因没有用武之地,加速流失。

  “国家在疫情下作为带动国际经济复苏的火车头,香港可凭借优势贡献国家在‘双循环’战略发展中所需,同时借此走出困境、重振经济,实现长治久安。”今年,林龙安带去北京的议案主要关乎如何利用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首先,要利用香港基础科研力量为内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服务。

  林龙安表示,香港拥有全球顶尖的基础科研力量,创新能力居亚太区前列,五大高校进入世界大学100强,在生物医学、神经科学、基因组学、疫苗技术、干细胞技术、人工智能、计算科学与信息技术、智能城市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端。同时,香港还拥有高端的科技创新支持系统,包括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科研体系、高水平的智慧财产权保护、世界级的金融服务业,以及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便于汇聚国际高端的创新要素,尤其是高质素的创新人才,为内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他认为,内地拥有庞大的市场、以及转化科研成果和先进制造能力,双方形成强有力的互补合作关系,未来在配合内地,尤其是大湾区以创新驱动引领“内循环”方面将发挥独特作用。

  其次,香港应在创新金融领域与内地加强合作。

  自身是香港上市企业老板的林龙安,深谙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及优质的金融服务非常重要。而香港一直是内地企业境外融资中心,亦是国际资金进入内地市场的重要渠道,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资本市场可相互补充并相互促进。

  香港金管局官网披露,香港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枢纽,拥有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处理全球七成以上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林龙安告诉记者,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在人民币投资及风险管理产品方面,香港将有很大发展潜力。他建议香港在创新金融、丝路金融、民生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与内地加强合作,促进创新科技与创新金融的深度融合,带动IPO、财富管理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加快发展,在推动内地金融扩大开放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第三、香港可帮助内地通过外资连接国际市场

  中出商会是香港主要商会之一,凝聚了大批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工商界人士,作为会长,林龙安亦看好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在国际市场扮演的角色。“香港要开放市场扩大进口,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将国内市场打造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其次,把外资纳入‘外循环’体系,在加快引资补链、扩链、强链的同时,通过外资连接国际市场。”他的期待,是香港在推进“外循环”过程中重塑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将中国领先的科学技术向国际市场推广,助推更多中国标准升级为国际标准。

  2020年12月末,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公开表示,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下,香港可进一步强化在国际循环中的“中介人”角色,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

  “发挥好这双重角色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复述起特首当时发言的结论,林龙安的眼神里充满希望。(完)

【编辑:陈海峰】

港澳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