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日“购”钓鱼岛致中日关系失控危险性加大

2012年09月11日 08:5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10日宣布,日本政府已经决定由政府购买“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的钓鱼岛、北小岛和南小岛,将这三个岛“收归国有”。

  藤村修当天下午在首相官邸举行的记者会上说,日本政府是在有关内阁大臣会议上作出上述决定的,日本政府与所谓“土地所有者”就“购岛”事宜达成了协议。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藤村修、外相玄叶光一郎、财务大臣安住淳和国土交通大臣羽田雄一郎等参加了会议。

  日本政府计划于11日在内阁会议上决定从2012财年预备金拨出20.5亿日元(约合1.66亿人民币)“购岛”,并与所谓“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

  日本政府表示,将钓鱼岛“收归国有”的名义是“为了平稳、安定地维持管理”,今后考虑交由管辖海上保安厅的国土交通省进行管理。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右翼分子蓄意制造“购岛”闹剧,是想以此来敦促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实际行动,改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现状,进而实现加强控制钓鱼岛的阴谋。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右翼势力今后仍会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推动日本政府在钓鱼岛上修建各类设施,甚至派驻自卫队,以加强“有效控制”。而日本政府也很有可能借助右翼势力,谋划新的挑衅。综合新华社电

  分析

  野田政府三点原因图谋购岛

  针对日本“购岛”闹剧,外交学院教授、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周永生昨日表示,此次“购岛”事件,可以说是二战之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走得最远的一次。如果“购岛”成功,日本就创造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法理案例。日本这大半年的活动和所有的闹剧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购岛”。野田政府在此事上一意孤行,第一是为了创造法理案例,第二是要对钓鱼岛加强控制,第三是日本在和韩国、俄罗斯的领土争端中全都败北,为挽回支持率,野田政府要找到一个途径证明自己。“‘购岛’改变不了‘窃取’钓鱼岛的前提,大前提不对,再创造法理依据也没有意义。”周永生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10日撰文表示,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国有化”的后果相当严重,它使两国民意更加对立,使两国关系因钓鱼岛而失控的危险性加大。一旦日本打破搁置争议的原则,中方也就不再受约束。日方的行为越过分,就越为中方采取措施保卫钓鱼岛主权提供了条件。

  对此观点,周永生表示赞同。他认为,此次中国没有退路,必须做出强力反制。(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日政府在进行一场危险赌博

  日本政府10日下午举行会议确定钓鱼岛“国有化”方针,在危害中日关系大局的错误道路上一意孤行,致使钓鱼岛问题到了一触即发的危机边缘。几个月来的事态发展表明,日本中央政府从一开始就严重误判形势,倚仗日美军事同盟,与东京都一唱一和,成为“购岛”闹剧的主要推手。而石原等极右翼政客,客观上为日本中央政府积极充当了烧火棍的角色。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越是萎靡,越需要防范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抬头,越需要加强地区和全球合作以共克时艰。遗憾的是,不论野田还是石原,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主要着眼点既不是日本的国家利益,也不是中日友好大局,而是丑陃的党派政治争斗。

  但是,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严重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性和中国的“保钓”决心,赌博的结果必输无疑。其今日之行为有多恶劣,日后之代价便有多苦涩。领土主权事关民族尊严和国家核心利益,对日本非法“购岛”之举,中方坚决反对,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据新华社电

  日本“购岛”回顾

  2012年4月16日

  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作出有关政府出面“购买”钓鱼岛的提议。

  7月7日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称,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

  7月24日

  野田在参议院接受质询时称,政府已着手筹措预算,正式启动钓鱼岛“国有化”程序。

  8月19日

  包括数名地方议员在内的10名日本人登上钓鱼岛,并将日本国旗绑在岛上的灯台上。

  8月24日

  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并谴责中国“保钓”人士登岛。

  9月2日

  日本东京都调查团25人乘坐包船,在钓鱼岛海域展开非法调查。

  9月3日

  日本中央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岛主”展开正式“购岛”谈判,日本政府准备出价20.5亿日元。

  9月10日

  日本政府经决定购买“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的钓鱼岛、北小岛和南小岛。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