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刊:中国商人如何改变中亚

2013年12月04日 08:20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2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商人如何改变中亚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外有两大转运中心。西面的玛纳斯运输中心是美军出入阿富汗的重要中转站。位于北面的则是被称为中亚最大再出口市场的多多伊巴扎,廉价的中国商品从这里被卖给相对富裕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消费者。玛纳斯运输中心将在明年关闭,标志着华盛顿安全存在的终结;但多多伊巴扎将无限期开放,成为该地区将由中国主导的永久象征。

  一万多名中国商人挤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成排货摊里,让多多伊有古丝绸之路巴扎的混乱感。尽管这里有服装、语言和外貌各异的中亚各民族群体,最显眼的还是中国人和他们的贸易网络。尽管面对种族歧视和当地人的骚扰,中国人还是持续来到这里。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乐土”:一个几乎没有政府监管又能轻松赚钱的地方。过去15年,中国商人几乎渗透到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的所有行业。总体而言,中国人并不担心俄罗斯打造的保护性关税同盟计划,因为俄罗斯经济其实并无竞争力。

  正是这些多样、非定向又个人化的活动,将中亚纳入中国的经济轨道。不妨看看这个在多多伊巴扎卖饺子的中国厨师。他一边在店里为中国商贩盛汤,一边接听顾客的订餐电话。他是以贸易商的身份过来,然后发现食品生意更赚钱吗?不是,他和他的妻子在南京都是厨师,来这里是为挣更多钱。毕竟,这里的中国商人得吃饭,而且他们青睐家乡菜。

  在比什凯克一个高端的中国百货商店里,一名家具商谈到上世纪90年代他被当地暴徒偷走10万美元。不过他还是毅然留下并用流利的吉尔吉斯语做生意。他认为,尽管有风险,中亚还是机会之地,比许多中国城市都舒服安全。

  据估计,移民到吉尔吉斯斯坦的70%是汉族人,在中亚的各个城市里,中国广告牌、餐馆、建筑项目和语言班随处可见。当我问当地人如何看待中国人时,他们的答案通常具有攻击性且不好听,反映了典型的“黄祸”恐惧。但当我问同一群人希望和谁做生意时,答案竟非常一致:中国人。

  和中国人一样,这些年轻的中亚人也想到乌鲁木齐和广州去,带回商品在中亚卖。中国抓住了中亚这个“钱包”,而且没有任何放手的迹象。(作者亚历山德罗·彼得森,王会聪译)

【编辑:王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