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南方部分省市汛情迅速发展 贵州洪灾已致21人亡

2011年06月08日 0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5日,湖南湘西凤凰的古城景点之一的“跳岩桥”被大水淹没。4日凌晨开始,暴雨袭击了湘西凤凰古城,最大降雨量达到206毫米。中新社发 杨春霞 摄  

  中新网6月8日电 综合报道 南方部分省市遭遇旱涝急转后,汛情迅速发展。目前,湖南、江西两省已分别解除抗旱应急响应,贵州特大洪涝灾害已致21人死亡,31人失踪。中央财政7日再次急拨12亿支持长江中下游救灾。最新天气预报称,未来十天还将有两次大规模降水过程,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6月7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39万亩,小于多年同期平均水平(1.63亿亩),其中作物受旱6462万亩,缺水缺墒2777万亩,572万人、39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国家防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几天气象干旱将缓和,但南方部分地区的汛情迅速发展,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

  贵州望谟洪灾已致21人亡 直接经济损失逾13亿

  贵州望谟7日召开特大洪涝灾害新闻发布会,消息称,6月6日的洪涝灾害已导致8万人受灾,其中因灾21人死亡,31人失踪,紧急转移人口4.538万人。

  据介绍,6月6日凌晨1时许,贵州望谟受高空切变和冷空气影响,全县8个乡镇及与紫云县交界的部分乡村出现特大暴雨,从而引发特大洪涝灾害。据统计,截止6月7日14时,望谟县受灾人口达8万人,其中因灾21人死亡,31人失踪,紧急转移人口4.538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洪灾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3.4亿元。

  对于特大暴雨引发特大洪涝灾害的原因,望谟县负责人解释说:“我县处在云贵向两广过渡的斜坡地带,山高坡陡谷深,地质破碎,同时这次洪灾的呈现出时间短、降雨量大、落差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导致大部分受灾乡镇交通、电力、通讯中断,农田、房屋、水利造成严重损毁和重大人员伤亡。”

  中央、省、州政府对特大洪灾高度关注,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作出重要批示,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也先后对抗洪救灾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亲自率省相关部门到望谟县指导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国家民政部也组织8个部门到一线指导救灾工作。据统计,中央及地方政府先后动用1200万元及其他物资用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湖南山体滑坡导致209国道中断 防汛形势严峻

  连日来的强降水缓解了湖南旱情,但局部地区暴雨导致旱涝急转,出现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湖南省气象台消息称,湖南自北向南9日起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防汛工作形势严峻。

  连日暴雨导致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多个乡村的公路、电力、通讯及广播电视信号中断,贯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9国道麻阳县岩门至石羊哨段发生4处山体滑坡,滑坡体多达9万余方,同时多处边坡开裂,公路路基被冲垮,目前该路段已全线封闭,交通部门正在紧急抢修一条便道,预计最早9日才能恢复通车。

  6月3日至7日,湖南省大范围迎来降水,平均降水量64.0毫米,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湘中及以北地区。气象专家介绍,这次降水过程有效缓解了湘中及以北的农业干旱,增加了土壤墒情。但此次降雨也造成了湘西、湘中地区的局部洪涝,部分低洼地区农作物受灾较重。湘西、湘中部分低洼地区农作物水冲泥压,农业损失较重。据不完全统计,仅溆浦县就有7000多公顷农作物受灾,200多公顷绝收。

  而据最新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未来一周湖南省内强降水过程频繁,湖南将进入雨水相对集中时段。6月9日~14日受高空低槽和中低层低涡切变共同影响,湖南有一次连续强降水过程,并伴有局地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浙江汛情总体平稳 9日夜里再迎降水考验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影响,从6月3日开始,浙江省自南而北相继出现降雨。浙江汛情总体平稳,未接到有关灾情报告。浙江省气象台副台长楼茂园表示,浙江目前维持多降雨的天气形势,9日夜里开始,又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

  据浙江省水文局监测,6月3日8时至6月7日16时,浙江省面雨量达到95mm。受强降雨影响,水库、河网水位普遍有所抬高,水库蓄水量增加。其中,部分水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7日16时余杭区临平上水位3.45m,超过警戒水位0.09m。7日16时嵊州市黄泽水位27.31m,超过警戒水位0.15m。浙江各地水利部门也纷纷投入防汛工作,避免“旱涝急转”引发的灾害。

  从6月4日4时到7日8时,杭州累计平均降雨量达到130.4毫米。杭州江河干流水位逐步上涨,西湖水位达到7.2米,西溪湿地达到1.6米,均在正常范围。大中型水库蓄水量累计增加3.9亿立方米,青山水库、分水江水库、青山殿水库、岩石岭水库超汛限水位,均已开闸泄洪。杭州各级防汛水利部门也加强了水利工程安全巡查和城市内涝防范等工作。

  江西65个县市降中到大暴雨 宁都1小时降雨达66毫米

  6月6日15时至7日15时,江西省65个县(市、区)降中雨到大暴雨。江西省防总雨情监测显示,7日14时至15时,江西省宁都县蔡江站1小时降雨高达66毫米。

  江西省防总雨情监测显示,6月6日15时至7日15时,南城、宜黄等7个县(市、区)降下大暴雨,南城县24小时降雨量达171毫米;此外,宜黄县降雨161毫米、资溪县降雨157毫米、崇仁县降雨140毫米、临川区降雨122毫米、乐安县降雨119毫米、峡江县降雨103毫米。

  据初步统计,截至6日18时,宜春、抚州、新余、鹰潭、上饶市等5个设区市、20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52.37万人,紧急转移0.14万人,倒塌房屋0.04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70.5万亩。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9114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水毁直接经济损失0.695亿元。

  甘肃部分地区受暴洪灾害 夏旱仍有“抬头”迹象

  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消息称,据统计,截至目前,甘肃农作物受旱面积760万亩,重旱面积117万亩,并有61万人、52万头牲畜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同时,随着该省近期气温较快回升,夏旱有“抬头”迹象。

  “今年旱情的一个特点表现为局部县区城乡缺水问题较为突出。”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从去年入秋开始,甘肃经历了秋冬春三季连旱,尤其是3月底4月初受旱最为严重,目前,气温回升较快,夏旱有“抬头”迹象。

  同时,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的消息说,今年以来,甘肃已发生三次局地暴洪灾害,截至5月底,该省共有23.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农作物受灾19.4万亩,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5亿元。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甘肃今年三次暴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其中,水利防洪工程设施3700万元。暴洪灾害造成该省12个县23.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54间房屋倒塌,5.8公里长的16处堤防被洪水冲毁,27处灌溉设施毁坏,公路中断52条次。

  中央再拨12亿支持救灾 三峡向下游补水效果明显

  7日来自财政部的消息称,为支持长江中下游地区做好救灾工作,恢复农业渔业生产,中央财政在前期已拨付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抗旱救灾资金11.37亿元的基础上,再次紧急拨付救灾资金12亿元。

  据财政部介绍,这12亿元救灾资金中,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4亿元,用于补助200个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设备,加强抗旱防汛能力建设;农业渔业生产救灾资金8亿元,用于补助农民购买鱼苗、种子、化肥、药物、消毒剂、柴油等生产资料,修复因灾受损严重的鱼塘灌排水设施和渔民渔船等,支持农业渔业恢复生产。

  财政部要求,相关省份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资金投入及时落实到位。要切实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跟踪问效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旱情,国家防总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5月25日—6月10日,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加大至每秒1.1万—1.2万立方米,进一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今年以来,三峡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208亿立方米。目前三峡抗旱补水达到每天2亿立方米左右,补水效果十分明显,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较近期最低水位回升1.39—3.04米。

  另外,丹江口水库5月底以来一直维持800立方米每秒的下泄流量为下游补水,为湖北省中稻栽插提供了抗旱水源。

  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将迎来新一轮降水天气

  6月3日开始的南方强降雨过程明显减弱,中央气象台7日6时解除暴雨蓝色预警。本次降雨过程中,湖南、江西两省雨量较大,最大降雨量达到230—300毫米。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6月9日起,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将迎来新一轮较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江淮南部、湖北东部、江南中北部和西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受弱冷空气影响,8~9日,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北部多雷阵雨天气。

  8~9日,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江汉北部、江淮大部、陕西中南部、重庆以及广东东部、福建南部、海南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河南大部、陕西东南部、湖北西北部、安徽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可达38~39℃,河南中部局部地区气温可达40℃。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呈现时间连续、区域集中等特点。其中,9日至12日,降雨量有20—60毫米,江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达90—150毫米。14日前后,长江中下游等地还将出现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过程。(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