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原苏联驻华使馆首席翻译忆中苏峥嵘岁月(图)

2011年06月12日 11: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原苏联驻华使馆首席翻译忆中苏峥嵘岁月(图)
前苏联资深外交官、汉学家顾达寿。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莫斯科6月12日电 题:原苏联驻华使馆首席翻译忆中苏峥嵘岁月

  中新社记者 田冰

  “在中共领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卓有成效,已经走在了俄罗斯的前面。”日前,前苏联资深外交官、汉学家顾达寿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道。这位已82岁高龄的原苏联驻华使馆首席翻译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起他与中国历代领导人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他所亲眼目睹的中苏峥嵘岁月。

  毛泽东为他取中国名字

  顾达寿回忆说,1957年夏天,他作为翻译陪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特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到杭州与毛泽东会晤,这也是他首次担任如此高级别会谈的翻译。

  毛泽东似乎很欣赏这位通晓中文的苏联青年。听说他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八才子书”,毛表示不信,就考问他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顾达寿一一作答。

  毛泽东很高兴,不无诙谐地对这位身材魁梧、俄文名叫库达舍夫的年轻人说:你看了好书,了解了中国的情况,所以我愿意给你起个中文名字,叫“顾打手”。顾却认真地回答:“毛泽东主席,请原谅我不能接受这个名字。因为我是个外交官,从事和平的工作,怎么能去当‘打手’呢?”顾与毛探讨是叫“顾大寿”或“顾达寿”。毛泽东选定后者,说:“同意,这是纯中国的名字”。从此,这位苏联驻华使馆的首席中文翻译就有了一个沿用至今的地道中文名字:顾达寿。

  邓小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密不可分

  作为一名前资深外交官,顾达寿多次作为苏方首席中文翻译参加中苏高层会晤和重要会谈,亲身经历了两国两党之间关系从友好、淡化、破裂、恶化的全过程,堪称中苏关系的历史见证者。当时中国的一些政治词汇,是由他首先译成俄文的,最后有的译法又被中国官方媒体所采用。其回忆录《直译中苏高层会晤》去年在中国公开出版,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再次审视中苏关系演变的风云岁月。

  顾达寿回忆说,林彪外逃事件发生后的1973年4月,中国搞了一个招待会,自己应邀出席。“招待会上有一个人特别引人注目,身材不高,身穿灰色中山装”。他就是复出后首次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在公开场合露面的邓小平。

  顾达寿说,中苏关系正常化与“邓小平”这三个字是密不可分的。中苏交恶在相当大程度上损害了双方各自的根本利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包括与苏联的关系。他说,“我明白,这些重大决策的调整是邓小平领导做出的”。邓小平高瞻远瞩,把握时机,提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对改善与恢复对苏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中国现在的领导人有智慧有能力

  虽年已耄耋,早已离开外交舞台,顾达寿仍非常关注着中国,继续为两国友好发挥余热,并已在中国欧洲商业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工作10余个年头。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他认为,在中共领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卓有成效,已经走在俄罗斯的前面,而且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中国共产党不仅改造了中国,而且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我看过胡锦涛的讲话,看了‘两会’召开的情况和政府工作报告等主要文件。现在的中国领导人非常明白,中国有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并已经在采取措施。现在的中共领导人是很有智慧和能力的。”顾达寿说。

  顾达寿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东西。”他说,目前中俄关系很好,而且将来也不会有任何障碍能阻止双方友好发展,“现在的俄罗斯领导人明白,应该很好的和中国发展关系。我想,中国领导人也能明白。这也是两国人民所期盼的,中国话就叫‘民心所向’。”(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