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京报:一些地方借“舆情监控”打击舆论监督

2011年06月17日 15:0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有些地方、部门的逻辑里,“舆情就是‘敌情’”,重视舆情监控变成了“重视控制舆情”,那无疑是执政水平不高的表现。

  《人民日报》昨日发表评论《“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文章提出,媒介已来到双向交流的2.0时代,政府治理同样进入2.0时代,必须具备必要的媒介素养,不能只知打压甚至封堵舆论。“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政府一时难堪,但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

  的确,正因为舆情的重要,现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均很重视舆情监控,为此不但投入人力、物力不菲,还与时俱进,采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从传统的平媒、广电,到网络传播“新贵”微博,都尽力去监测。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重视监控舆情,既可以通过媒体这个大平台,获取更丰富、更细致、更全面的社会资信信息,增益自身对社会、民情的了解,从而减少决策失误,有针对性地落实“执政为民”理念;更可以通过披览舆论对政府、对职能部门政绩、决策的评价、针砭,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自我总结、反省和改进。

  由此可见,如果能切实贯彻“重视舆情监控”的初衷,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就可以做到耳聪目明,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对自身形象、行政效率均有好处。但不能不看到,尽管初衷不错,但在具体贯彻、落实中,一些地方的政府和职能部门,有意无意地“念歪了真经”。

  这些地方、部门同样不惜工本地去搞舆情监控,查完报刊查网络,查罢本地查外地,正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忙得不亦乐乎。可他们如此忙碌,并非单纯为了搜集民情,而是为了“灭火”,将清扫媒体上不利于自身的“负面信息”当作首要大事来抓。

  在这些地方、部门的逻辑里,“舆情就是‘敌情’”,监测到的各种舆情、尤其负面舆情,不是用来提醒自己改进工作作风和行政效率,反思和调整各项政策,而是搞“大扫除”的线索和证据;他们也分析、也研究,但目的不在于学习、汲取,而在于顺藤摸瓜,寻找这些“不友善”的记者、媒体的“罪证”,甚至建立“黑名单”,通过封杀、告状等手段打击舆论监督。

  这种行径名为舆情监控,实则是“舆情控制”;名为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实则是讳疾忌医,惟恐“负面新闻”坏了自家“好事”。

  然而这种偷换概念、歪念舆情监控真经的行为,不仅说到底是自欺欺人,徒劳无功的穷折腾,且最终蒙上、堵上的不仅是公众、也是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信息时代,不想让民众看的、听的,民众未必看不到、听不见,却足以让决策者自己变成瞎子、聋子,看不见隐患和危机,正所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到头来损人不利己。

  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说,“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公众的态度,这是执政水平和执政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和检验。”政府职能部门重视舆情监控是对的,但如果变成了“重视控制舆情”,那无疑是执政水平不高的表现。

  □陈在田(学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