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海事旗舰“海巡31”船驶抵新加坡访问

2011年06月20日 00:3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15日上午11时,中国海事旗舰——“海巡31”船从广东珠海西部高栏岛海巡码头启航前往新加坡访问。中新社发 郭军 摄  

  2011年6月19日下午,一艘白色巨轮缓缓驶入新加坡港。桅杆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船头遒劲有力的“海巡31”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就是引起国外媒体普遍关注的中国海事旗舰“海巡31”轮。

  中国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副处长周旻介绍说,“海巡31”轮于6月15日11时30分从中国南部的广东珠海出发,先后途径海南省东部海域、西沙群岛西部海域、南沙群岛海域后,进入新加坡海峡,于19日下午2时抵达新加坡游轮码头,总航程1400多海里。这是中国海事局首次组织3000吨级、适航无限航区的大型海事执法船主动出访。

  “海巡31”抵达当天,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的新闻发言人发表讲话称,“海巡31”此行是新中国两国海运机构目前已有的海事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技术交流合作的一部分。

  下午2时,中国海事局“海巡31”轮访问新加坡欢迎仪式正式开始。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的代表和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魏苇参加了仪式。

  访问团团长、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介绍说,这是中国海事船舶首次访问新加坡,是为了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深化合作,互利共赢而来。中方愿以此为契机,探讨海事管理难题,交换良好经验做法,实现信息沟通交流,深化双方多层面的合作,共同提高海上安全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海洋环境,共同开创中新双方海事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他相信,此次访问将为中新双方海事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处长西格致词欢迎中国“海巡31”轮的到来。他说,这标志着新加坡海事局和中国海事局之间坚固的双边合作关系。他说,“海巡31”轮的到来巩固了双边合作互信,并将把双方海事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资料显示,“海巡31”轮是中国海事系统第一艘适航无限航区的国际航行入级船舶,船舶长度112.8米,船宽13.8米,排水量为3000吨,最大航速22节;在18节航速时,续航力为6000海里,自持力达40天。

  周旻对人民网记者介绍说,“海巡31”轮是中国海事系统第一艘最先进,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海巡船,装备在中国广东海事局。

  “海巡31”轮自列编以来,每年累计巡航180天,巡航总里程60000多海里,巡航范围覆盖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该船装备了先进的应急指挥终端、世界最先进的导航雷达、中国第一台船舶光电跟踪取证系统,是中国海事系统第一艘拥有直升机起降平台、机库和飞行塔等全套船载系统的海巡船。

  此次出访新加坡,由中国海事官员、业务骨干、青年代表和“海巡31”船员组成的访问团共56人,团长为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

  欢迎仪式过后,在中国海事局官员的引导下,参加仪式的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代表、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和记者参观了轮船的参观了大型监测室。一位青年船员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说,“海巡31”轮有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终端,全船中甲板以下共设了10道水密横舱壁,任意一舱破损进水后,仍具有抗8级风浪的能力;该轮还装备了国内第一台光电跟踪取证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图像数据处理技术、图像稳定技术、自动跟踪技术等先进技术,与GPS、罗经、雷达连接后,无论何时何地均可进行海上手动遥控或雷达引导搜索目标,识别目标特征和船名、船号,并能在捕获目标后转入自动跟踪,对目标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稳定的360度全方位的监视取证。

  “海巡31”轮上的船员平均年龄30岁,是一支政治合格、专业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充满活力的新型海事执法队伍、高级船员不仅持有甲类证书,而且具有海事监管专业知识,能用普通话、粤语和英语进行交流。日常作息全部参照海军条例,实行军事化管理。

  周旻对记者表示,“海巡31”轮本次出访新加坡的主要目的是与新加坡海事与港口管理局促进友好交流合作发展。双方将就国际海事法律公约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沟通,并就双方感兴趣的区域海事合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题是“学习,提高,合作,发展”。

  据介绍,访问团将参观新加坡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海上搜巡救助培训中心、亚洲反海盗中心和新加坡海事学院。“海巡31”轮还将于6月21日14时至16时30分举办开放日活动,展示中国海事先进的装备和卓越的服务管理水平。24日上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和中国海事局还将举办一场篮球比赛。

  “海巡31”轮预计将于24日下午离开新加坡返航。(赴新加坡特派记者 暨佩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