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藏60年)藏人的“幸福观”:知足懂生活

2011年06月21日 1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拉萨6月21日电 题:藏人的“幸福观”:知足懂生活

  中新社记者 石岩

  “从我拜师学唐卡到现在,已经28年,每次拿起画笔,我都很快乐。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生活。”面对中新社记者的采访,48岁的索朗多吉手绘着一幅唐卡,微笑着说。

  索朗多吉所在的画室,位于拉萨八廓街上,画室内共有六七位藏族师傅在认真作画。画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幅色泽艳丽的唐卡成品,伴着一曲曲藏语流行歌,两三个年轻的师傅轻声哼唱着。

  作为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唐卡的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有着“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之称。

  索朗多吉手中的唐卡,尚处于初始阶段。他正用铅笔仔细地勾勒画幅中佛祖座下的莲台,还不时拿出尺子仔细地比划着,琢磨着。

  “做完我手里这一幅唐卡,大概要两三个月,售价大概3万元人民币左右。这门手艺带给了我不错的收入,也带给了我快乐。”索朗多吉指着对面一位穿格子衫、埋头作画的年轻人说:“那是我的儿子,他现在也正跟我学画,他很乐意学,我教着也很开心。”

  “世界都在变,我们的生活品质也在逐渐变好。”名字意为“福气、金刚”的索朗多吉说:“懂得知足、懂得享受生活,才是最大的福气。”

  索朗多吉的“幸福观”,在附近大昭寺一群临时工的身上得到了印证。这群20多人的年轻男女,正分成两组,唱着藏语民歌,整齐划一地用脚和夯锤,在寺内一个平台打“阿嘎土”(打夯),中间夹杂着转身、摆手等舞蹈动作。

  “大家一起对着歌跳着舞,干活就不累了。”在被问及为何如此打“阿嘎土”时,年轻的格桑如是对记者说。打“阿嘎土”每天能拿到45元工钱,“不多,但我们很知足”,格桑说。

  中午12点半左右,午饭时间到了。这群年轻人扔下夯锤,追逐着、嬉闹着,从临时用木板搭建的楼梯上飞奔下去。

  “饭是我们自己带来的,阿玛拉(妈妈)早上做好的。”格桑话没说完,便去追逐一个年纪相仿的女孩,两人嬉闹着消失在一个门廊里。

  走出大昭寺,广场上很多善男信女们正在虔诚地膜拜、磕长头,他们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双手直伸,平放在地上,划地为号,然后再起立重复。一位藏族老人告诉记者,这样的长头,一些人一天能磕上万次。

  “我每天来这里磕500个,上午250个,下午250个。”刚刚膜拜完毕,正准备收起垫子的洛桑多杰告诉记者。家住山南的洛桑多杰今年26岁,却患了强制性脊椎炎,目前正在拉萨治疗。

  “我之前腰疼得坐卧不安,现在坚持每天膜拜,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已经好了很多。”洛桑多杰除了面色稍显黄瘦一些,几乎看不出疾病缠身的样子。

  “我的名字在藏语里意为智慧、强壮,相信在神的保佑下,能很快强壮起来,去帮助能帮助的人。”洛桑多杰说。

  而帮助别人,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在拉萨也很常见。在大昭寺附近,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转经的老人,累了,就朝路边的商铺老板们的座椅上一坐。此时,老板们也往往赶紧收拾座椅,欢迎老人们歇脚。

  “这个老太太92岁了,听力不好,经常来转经。”一位藏族女老板给一声不吭坐在自己凳子上的藏族老太太端上一杯茶水,说道:“我们再累,帮助他们也是举手之劳,别看老太太不说话,可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