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当时还在北大社会学系攻读博士的冯军旗为撰写博士论文,来到中部某省北山市中县挂职两年,先后担任副乡长和县长助理。挂职期间,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访谈,细致地从内部深入记录了一个县级政权的政治生态,完成了20多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县干部》。
县乡干部作为中国干部队伍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状况直接关乎当地的执政基础、政权稳固和改革开放的推进。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这一代的县乡干部是如何治理基层社会的?他们能否承担起社会转型的重任?
冯军旗最近有点沮丧。
按照原计划,他在2010年就已完成的20多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县干部》经过进一步加工,现在应该出书上市了,他也可以拿着这本书去参加今年10月份的北京大学优秀论文评选了。但因为种种原因,书至今未能按时出版。
为了写这篇论文,2008年至2010年,他到中部某省北山市中县挂职锻炼两年。当时,他还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如今,他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一名助理研究员。
两年的挂职经历,让他成为一名“体制内”的人,逐渐熟悉了里面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也让他成就了自己近30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县干部》。该论文以中县干部的政治生涯历程为基础,以晋升机制为主题。
在论文的开头,是他献给中县干部的一首诗———《蒲公英》。“其实,中县干部的命运就和蒲公英一样,飘摇不定。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所有县域干部的影子。”冯军旗说。
“县乡干部作为中国干部队伍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状况直接关乎党的执政基础、政权稳固和改革开放的推进。随着中国县乡社会的转型,县乡干部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问题,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他们是如何治理基层社会的?这一代县乡干部能否承担社会转型的重任?这就是这篇论文的意义所在。”冯军旗告诉本报记者,这篇论文,仅仅是他从事相关研究的一个开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