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近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为何仍有外债?

2015年01月22日 20:3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外汇储备余额3.84万亿美元、外债余额约9000亿美元——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仍有数额不菲的外债,让不少人感到困惑。

  观察人士指出,只要欠债合理它就非“洪水猛兽”,反而是一国经济成熟稳健的表现。在跨国贸易大步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外债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欠债、还债,对此不必“心慌”,也不必总想一还了之。

  事实上,无论是外汇储备还是外债,都可以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若资金使用条件优惠、风险处于可控范围,适当借债是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而外汇储备通过投资等途径实现保值增值,要比即刻填平债务缺口甚至杜绝债务更为科学合理。

  截至2014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84万亿美元。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外债余额约为9000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占比约79.2%。

  “好比是一个企业,不管它资本多么雄厚,如果外部资金比较实惠,它还是会选择使用外部资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张永军说,有些项目,比如农业、环保等,国际机构给出的资金条件如果比国内还要优惠,那么就完全可以充分利用。

  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前中国外债的很大一部分属于商业贷款,也就是说,企业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产生了大部分外债。数据显示,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短期外债余额的65.57%,这部分外债一般都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

  从债务类型看,截至2014年9月末,在登记外债余额中,绝大部分为国际商业贷款,美元债务占大头。从债务人类型看,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所占份额最大,占47.89%。

  “一些地区的资金便宜,利率低,企业愿意对外融资,这种短期资金往来周转快,风险基本可控。”张永军说,适度借债能够最大限度地配置资金,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和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贸易顺差、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国际套利资本流入等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

  2006年2月,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万亿美元。2011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在中国现行的结售汇体制下,中国央行负有无限度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外汇储备其实并非财政资金,而是央行的负债,不能想花就花,更不能直接花在国内。

  陈凤英说,外汇储备也是一种国民财富,理论上说可以用来偿还外债;但是,除非特殊或紧急情况,一般无需动用外汇储备来偿还外债。

  相比偿还外债,目前的中国外汇储备有着更为丰富多元、保值增值的运用途径,例如,购买外国国债(占较大比例)、机构债、权益类证券、海外投资、贷款及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等。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就探讨过如何利用外汇储备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并曾动用外汇储备解决当时的贸易逆差问题。中国政府也曾动用外汇储备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

  2007年,中国发放特别国债成立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外汇储备用于投资。2013年,中国成立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用外汇储备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此外,增加购买战略性资产,增加能源和资源储备,实施技术援助以及设立开发性涉外金融机构,也是中国政府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的重要选项。

  曾有国内知名学者建议将庞大的外汇储备“直接转为财政投入”或者“直接分发给老百姓用于消费”。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有关讨论从经济学角度看是错误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对外支付,如果直接在国内使用,需要二次结汇换成人民币,也就是说重复增加了货币投放,这将带来严重的通胀压力,从而影响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

  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提供一国能够偿还外债的市场信心。只有遇到严重的金融危机或者面临债务违约风险时,一国才会考虑动用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去偿还外债。(记者刘欢 史林静 王建华)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