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考膜拜可以转为教育膜拜

2015年06月08日 08:4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教育和知识,是永远值得尊崇和膜拜的,我们愿意看到,所谓的“高考膜拜”只是它的表象而已。

  又是一年高考。

  和历年一样,考试前几天,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门前,再次上演了万人送考的盛况。考试第一天,广州的高三老师和考生妈妈们,为了能以“旗开得胜”来祈福考生,纷纷穿上了很少上身的旗袍。昨天,安徽省首位盲人考生在工作人员搀扶下走进考场,原本拥挤的人群纷纷后退,为这名特殊考生让道……这几天的中国,高考成了第一关注。这种关注不只因为考试会改变考生的命运,也是整个社会对高考这种平等机会、权利的关注,对与高考连在一起的知识和教育的关注,如果说那些虔诚送考的甚至烧香的家长,营造了一种“高考膜拜”的话,这也是可以转化为“教育膜拜”和“知识膜拜”的,这样的习俗如果能沿袭下去,围绕高考而形成的民俗,也许是现代人留给历史的别样财富。

  万人送考其实无可非议,就算那是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就算中国的教育制度还急需变革,但送考的家长无非是希望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苦读而成才,这是历代中国普通人提倡而且借助的成才方式,习大大之前也是如此鼓励高三学生的,他用到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两句话。从积极的意义上,送考应该是对年轻人艰苦努力的肯定和慰劳,是正能量。

  今年高考第一天,江西替考事件就被爆出,可以看出,媒体为了获取一手资料,花了血本,他们知道,揭穿乃至遏制住这一黑色产业链,绝对会深得民心。因为高考是迄今为止,最平等的人才选拔形式,对于每个不能拼爹,没有后台的普通孩子来说,是他们珍贵又神圣的机会,就应该像保护生命一样去维护、捍卫。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社会议论的话题,人们会借此想到当年考试的自己,也会重新拿起笔试试现在的作文能力,再一次做学生,再一次参与教育。在这种每年一次的回忆与参与中,又重温了知识的神圣和教育的尊严,不夸张地说,每年的高考,都应该是对整个社会一次文明洗礼。

  我国的教育已经历几次转型,已经由过去的以“衣锦还乡”和“光宗耀祖”为目的,逐渐向“培养有共同价值观的国民”和“有素质的人”转变,但即便如此,教育和知识,也是永远值得尊崇和膜拜的,我们愿意看到,所谓的“高考膜拜”只是它的表象而已。(佟彤)

【编辑:叶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