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化解商业地产过剩困局?

2015年08月12日 15: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12日电  商业地产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到达了相当庞大的规模,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商业地产开发总量已达到5.64亿平方米。

  体量巨大,随之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也不容小觑。“目前国内各主要城市商业地产供过于求,短期内供应消化压力较大。”第一太平戴维斯最新的报告指出,商业地产开始面临产能过剩的威胁,泡沫化倾向越加显著,市场空置率增高的风险加大,商业地产触地就赚、拿地就赢的时代将一去不返。

  如何化解商业地产面临的风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每一个物业,都要主动找到他的真实需求。”在说到如何化解商业地产产能过剩的问题时,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如此表示。

  从被动到主动,不仅是思维的转变,更要有切实的行动,目前已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从自身做起了“文章”,如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销售型向持有型,从单纯购物到体验休闲,从重开发到重经营。

  未来十年商业地产的发展将更加主动地迎合市场的需求。目前,部分商业地产开发商已经做出了改变。以市场上出现的两类“Work”创新为例,其中包括以“WeWork”为原型的SOHO3Q、“Urwork”模式和骏豪地产的“iWORKS”模式,这两种模式均在满足不同用户商业需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虽然都是work模式,但SOHO3Q和“Urwork”都是针对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提供的灵活办公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协助运营的服务。与之相比,针对高端客户群体的骏豪“iWORKS”跳出了传统work模式,不仅满足了成熟企业内部创新、创业的需求,还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交流以及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从“重开发”向“重运营”的转变,骏豪地产正是在做这样的探索,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所谓的产能过剩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地产需要重新审视商业地产未来发展的基础上,苦练内功,加强运营和管理团队的建设以提升自己商业平台的资产管理能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