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高价地周边房价未水涨船高 多数维持原价

2015年11月24日 07: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最近两个多月以来,北京地价成交陷入疯狂,区域高价地频现。但高价地周边的房价却并未水涨船高,在销的知名楼盘中,绝大多数维持原来价格,一些前期库存较多的开发商反而在积极“出货”,甚至采用多种方式促销。

  昨日下午,经过96轮的举牌竞拍,华远地产以总价35.4亿元的代价夺得石景山区苹果园交通枢纽M、N地块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溢价率121%。经测算,该地块楼面价达2.87万元/平米。最近两个多月以来,北京地价成交陷入疯狂,区域高价地频现。但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包括丰台、昌平等多个产生区域高价地之处,房价并未随地价一起疯狂。

  成交地块溢价率高达121%

  本次挂牌出让宗地位于石景山区苹果园,将以“三通一平”的形式供地。地块用地性质为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出让年限为商业40年,办公50年。地块土地面积35244.935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35244.935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在123357平方米。该地块挂牌出让起始价为人民币160000万元,在现场拍卖开始前收到9次网上报价。

  由于紧邻地铁,石景山地块吸引了多家企业的关注,昨日下午的现场拍卖迎来了城建兴云、首创、旭辉永同昌联合体、龙湖、K2、华远、碧桂园、和昌、金地商置等9家企业以及企业联合体参与。

  经过96轮的激烈竞争,最终,华远地产以35.4亿元的总价摘得石景山苹果园交通枢纽M、N地块,溢价率121%。

  石景山商办市场成交面积并未“走高”

  据亚豪机构统计,该地块所处的石景山交通枢纽商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为55.14万平方米,将建成集居住、商业金融、文教、医疗、市政等于一体的商务区。

  但是,据亚豪机构统计,今年是石景山商办市场集中供应的一年,整个区域内在售以及即将推出的办公及商业项目达到10个之多。截至目前,2015年石景山商办市场的供应面积高达51.17万平方米,创近10年新高,同时,34175元/平方米的成交均价也同样创下了近10年区域新高。但从成交面积来看,却并未因供应的走高而迅猛推升置业需求。截至目前,石景山商办市场的成交面积仅为10.15万平方米,与51.17万平方米的供应量形成了强烈反差。

  高价地周边的楼盘多维持原价

  根据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2015年以来,20大标杆房企合计在土地市场投入了3372亿元拿地,而从在一线城市的占比看,首次突破了40%比例,占比高达45.5%。整体看,重点房企越来越关注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房企扎堆一线城市,以北京为例,在11月,很多企业多年来第一次拿地,比如阳光城在台湖、绿城在门头沟,扎堆制造高价地。

  但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高价地周边的房价却并未水涨船高。在高价地频现的丰台区,在销的知名楼盘中,绝大多数维持原来价格,一些前期库存较多的开发商反而在积极“出货”,甚至采用多种方式促销。日前产生区域高价地的昌平北七家地区,周边房价也一直较为平稳。

  高价地频现的背后是开发商豪赌未来北京房价的上涨。但未来的房价走势到底如何,与开发商的乐观相比,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了悲观的看法。

  一位地产职业经理人表示,现在一下扎堆出来十几个区域性高价地。未来10万元每平方米以上的顶豪楼盘将充斥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的现象。谁也不敢保证能全身而退,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目前的购房窗口期,迅速出货,以防“严冬”的到来。“2016年才是真正的考验。”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相关新闻

  本市11月中上旬自住房交易量下跌超五成

  比周边同质商品房便宜30%的自住型商品房,其热度正在渐渐冷却。11月中上旬,交易量出现明显下滑,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业内人士介绍,自住房入市至今已有两年多,虽一度占据新宅交易的4成,但随着土地供应的减少,自住房入市项目减少,其热度有所下降。

  市住建委最新数据显示,11月中上旬(1日-20日)全市新宅(不含保障性住宅)网签5369套,较上月同期上涨22%;自住型商品住宅网签总量为1447套,环比下降25.9%,同比下降53.1%;商住房网签量为1617套,环比涨105.5%,同比上涨147.6%。

  数据显示,11月中上旬,北京自住型商品住宅交易量明显下滑,而商住房交易量却大幅提升。从环线上看,商住房交易大部分位于远离市中心的区域,其中五、六环之间占73.3%,六环以外占20.7%;从行政区域上看,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顺义区的交易量分居前四,共占商住房交易的近8成。

  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