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华文媒体变革进行时:融合创新,行在路上

2017年09月11日 2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福州9月11日电 题:海外华文媒体变革进行时:融合创新,行在路上

  中新网记者 周欣嫒

  9月10日至11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60多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齐聚福州。

  作为享誉全球的华媒“首脑峰会”,历届论坛均高度关注全球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而本届论坛的重点词汇之一即为“融合”。

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9月10日在福州市开幕,此次论坛规模超过往届。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的主题展开高层对话,探讨华文媒体的生存发展之道。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势不可挡的变革浪潮

  近两年,全球范围内的媒体融合趋势愈加显现。在技术因素驱动下,媒体融合从浅滩走向深水,逐渐迈向“深度融合”阶段。与全球媒介的技术革新持续同步,华文媒体在传播介质、传播形式、媒体业态等方面,也已悄然变化。

  以报业为例。华文报在报纸基础上,构建出网站、微信、客户端等协同格局。新媒体从传统媒体借力,传统媒体则通过新媒体吸引年轻受众,这种良性互动较成功的案例当属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15年到2016年,该报纸的日发行量仅下跌了4%,但电子报纸下载率大幅上扬。总体核算,《星洲日报》日发行总量由2015年的40万份达到2016年的43万份,不减反增。

  在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高端论坛”环节上,《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向与会嘉宾表示,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融媒体”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他说,“报纸转型是肯定的,在过去10年,星洲媒体集团一直在积极往新媒体方向发展”。

  传统媒体紧跟“潮流”,后起之秀更锐不可当。据统计,当前海外华文媒体之中,以网站、移动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为平台的华文新媒体数量已突破4200家。本届论坛,亦不乏意大利公众微信号“华人谈”主编、加拿大Ottawazine网创始人等以新媒体为起点的年轻华媒人身影。

点击进入下一页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媒体变局中的华文媒体创新分论坛在福州举行。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媒体融合”≠“媒介融合”

  在一场题为“媒体变局中的华文媒体创新”分论坛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指出,媒体融合不等于媒介融合。

  “仔细分辨就会发现,‘媒介融合’汇聚的是‘技术’,而‘媒体融合’讲求的是‘技巧’。”刘昶表示,“单一叠加”与“立体融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将“融媒体”的概念分为三重:第一重,是在内容上将文字、图片等新闻素材加以汇聚;第二重,是在媒介形式上把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兴媒体等平台加以整合;第三重,是在产业形式上有新的融合发展,如资本运作、兼并收购、企业合并等。

  他以三句话生动诠释自己对“媒介融合”的理解:所谓的传统媒体,处在“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阶段;融合开始后,将逐渐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融媒体”的发展,则是要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迈进。

点击进入下一页
9月10日,在福州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行“如何面对‘融媒体’”高端论坛。刘长乐、章新新、张晓贝、黄清龙、刘其筠、郭清江(从左至右)等出席。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融合”先要“融入”

  根据多年从业经验,《世界日报》总管理处社长助理兼中国新闻中心总编刘其筠指出,对于扎根海外的华文媒体而言,比讲“融合”更重要的是先“融入”。

  刘其筠表示,在海外,必须阅读华文的大多都是移民。“哪里有好的工作、哪里更适合租住、生病了去哪就医、怎样培养下一代……类似这样的各种生活问题,《世界日报》上每天登载超过3000条。”

  刘其筠解释,国内媒体虽然“看不上”这些东西,但这却是一般移民生活的全部。“不管用报纸送达也罢,还是用手机推送也好,能够把这些东西传送到位,就已经达到了服务受众的功能”,刘其筠说,“既然具备这项功能,就应该具有生存空间”。

  经过多年发展,非洲华文传媒集团坐拥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影视等多种媒介,横跨中文、英文、茨瓦纳语、斯瓦西里语等多个语种,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华人媒体。

  集团掌门人南庚戌在论坛期间表示,作为华人媒体,既要有大局意识,又要坚持服务华侨华人。他透露,融入当地,是其集团版图成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点击进入下一页
9月11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国家的形象和传媒的承担”专题演讲,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为在场嘉宾代表分享见解与观点。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切忌盲目跟风

  谈及“融媒体”发展大势,郭清江指出,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媒体自身也有差异,变革过程中,媒体如果没有调整出适合自己的融媒体方案就急于随波逐浪,可能将加速自我灭亡。

  “虽然现在各种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不断涌现,但海外华文媒体切忌自乱阵脚,盲目从众没有出路。”在日本《东方新报》社长何毅云眼中,媒体转型不能只是形式上的转变,而是要从骨子里转变意识。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张晓贝亦提出,海外华文媒体通常都存在“三缺”——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专业人才,这和专业媒体无法相比,所以海外华文媒体如果要单纯模仿国内专业强势媒体,其实很难做到。

  张晓贝坦言,尽管《欧洲时报》有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融媒体发展,初步形成了集纸媒、网媒、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等于一体的发布平台,但后续的发展困难很大,因为“现在技术发展得太快了”,“盲目去烧钱只能把自己烧死”。

  他提醒业内同仁,越是如此,越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与优势。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有可能在不甚明朗的前景中激流勇进。

点击进入下一页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发表主旨演讲。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面对挑战,依然上路

  每一种新业态的孕育,都伴随数之不尽挑战与反思,海外华媒的“融媒体”时代亦是如此。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在“高端论坛”中指出,融媒体的发展,牵扯到资源的融通、内容的兼容、传播的互融以及内部部门利益的共融。他表示,融媒体应讲求“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次传播”,但现在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在于,“一次采集”过后,有可能面临的都是同质化的传播。

  章新新还指出,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拿来主义”现象严重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此,他建议行业内部要首先尊重同业版权,其次,华文媒体之间要形成共识,携手维护共同利益,让内地媒体对海外华文媒体有更加清晰的版权意识。

  所谓“独木难成林”,面对困境与挑战,华文媒体更需要交流对话,需要抱团取暖,而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作为主办方之一,中国新闻社希望通过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让华文媒体表达心声,哪怕是倒倒苦水。”章新新表示,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是我们所乐见的”。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然落幕,但迎接风雨挑战的华文媒体人仍将继续走在路上。(完)

【编辑:李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