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侨”这四十年:纽约倒影是北京

2018年09月05日 14:5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侨”这四十年:纽约倒影是北京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广大海外侨胞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华投资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是中国面向全球、扩大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华侨华人功不可没。

  “‘侨’这四十年”主题征文活动启动后,海内外投稿纷至沓来。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将陆续刊出,展现华侨华人与中国同行的四十年。

——编者按

纽约倒影是北京

黄迪

  时节近冬,城市的空气连着地铁里的温度一样清冷,丝丝薄雨给远山淡影都映上了模糊的颜色。哈德逊河畔已是万家灯火,然而渔火深情总被寒风冻雨惊醒。如同馒头之于稀饭,烧饼之于冷面,总是不相宜的。这让我想起了冬日的北京,那里却有一种雾气也遮挡不住的炽热光彩。

  在北京,我很喜欢看一本书,《青春之歌》。书价只有十元。我一直把它带在身上。那年冬月,我留学数载回京时,眼前竟闪现出许多像书中描写一样的青春的影子。晌午,我和北大的两位老师,边吃着街边的涮羊肉,边聊着最新发生的学术动态。锅里热气升腾的时候,周身都裹着暖融融的畅快幸福。掌灯时分,一大帮年轻人聊着日常琐事,纷纷向同伴们介绍自己的时新创造。大家喝着纽约也随处可见的果汁,杯中剔透的色彩却让我相信这里的独特生命力。我从没有感到北京和纽约一样是一座永不停歇的城市,但它仿佛比任何地方都更有一颗跳动的心脏和青春的灵魂。

  有时也去到青年交流中心,和友人一起商量开展海外学子故乡行的事。

  当其他朋友还在忙着圣诞节假去波多黎各、圣马丁,或者阳光照耀的托斯卡纳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群年轻人,不远万里从国外回到祖国。身边的小刘和我说,自己连家门都没来得及踏进去,茶饭不思,先过来和我们汇合,就为了早点把答应各单位的活动做好。加州大学的老袁甚至只安排了在北京的五天时间,昨夜刚下飞机,一周忙完后马上再飞回西海岸。在古老的北京灯火通明,车流穿行,城里的人们都在享受休闲惬意的时候,我们就这样聚在小咖啡馆的二楼,一起设计行程,和沿线各界做电话联络,整理每一名随团成员的学术资料,为青年中国津津有味地忙碌着。大家的脸上没有一丝疲惫,年轻的热烈气息充满了屋里的每一处角落。

  曼哈顿的罡风炽烈吹拂,吹皱了东河的河水,时时撩拨着一颗望乡游子的心灵。不止是我,台湾的朋友也常常感怀远方的亲人。去年秋天,北京的前辈把一位台湾青年推荐给我,嘱咐说小伙子也要来纽约进修,人很朴实优秀,让我多加照顾。我们是在他安顿下来后的一个月相见的。我带他在莱克星顿大街的川菜馆用晚餐,饭后又一同去韩国城最高的酒吧观景。本来两个海峡相隔的陌生人,因了缘分际会,变得熟悉热络起来。一人一瓶布鲁克林啤酒,就可以极畅快地聊着家乡和留学的琐事。他说:“我放弃很多,远离亲人,终于来到纽约的意义,大概就是为了和兄长这样的朋友相识。”我说:“不只是相遇相知,我们还有共同的文化梦想。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一起携手在北京相聚。这一刻,无论是身在何方,我们的心都紧紧连在了一起。”这一次相逢的夜晚,注定给台湾同胞的心中留下了温暖多彩的回忆。

  纽约冬日的况味是冷峻肃然而冬意甚浓的。遇上好天气,阳光露在脚面,还可以向中央公园长条凳上一坐,欣赏周围天朗气清,鸟倦云舒的旷影,便是再也没有的舒适小憩。可纽约许给我的最深的惬意,却是那年我们挥动鲜艳的红旗,欢迎祖国亲人的场景。由长长的车队载来的亲人们,那是多么让人心振奋鼓舞的亲人啊!从北京带来的声音,传递的自信,是多少海外游子的心灵良药啊。我们领着欢迎的队伍,站在方阵的前列,引得美国的记者都纷纷凑过来和我们合影。白皮肤的朋友们都钦佩地看着我们这些年轻人,惊讶于我们团结的风貌。那是怎样的自豪,是任何冬天都敌不过的热血,是任何艰辛都压不垮的信念。

  冬天的纽约,亦有繁华的片影。回到故乡,才有更多美好的深情。我于2014年与梅葆玖先生相遇。依稀记得在纽约的玖爷风采不减,在大洋彼岸又一次挂起梅派京剧的新潮。梅先生和我一同出席熊教授的生日游轮晚宴,那天他谦虚儒雅,一派大家风范,又如何引得众人为之喝彩。其举手投足,至今历历在目。又一转年的2016年初春,葆玖先生约我在北京的丽晶酒店茶叙。等不过多时,先生独自一人徒步而来,顿时让我感动不已。看到我身边的北大友人,马上说:“我以为今天就咱们俩聊天,没想到你又带了一个小家伙。咱们一会儿聊完天儿,我回家上楼再拿一张照片给这位朋友签个名,好吗?”那宝贵的两个小时,也许是我在北京最幸福的时光。我们从京剧的传承,谈到文化的发展,从几十年前的海归旧事,谈到当今的青年思潮。我们也回忆起在纽约与他的团队一起举办京剧文化讲座的场景,那些如昨日的往事让我们难忘。也同样一起憧憬未来在祖国校园宣扬京剧文化的可能。我们在纸上写下的每一项安排计划,都令先生为之激动欣喜。梅先生和我讲起了他眼中的文化、青年和祖国的联系,也和我聊起很多他所识的留洋先辈们的动人经历。字字句句,扣在心底。我多么想经常拥有这样的美好时光,可惜梅香千古,斯人已逝。手中先生给我写下的字句还依然滚烫,那些掷地有声的教诲还在天空中不断回响。

  我们这批知识分子,是最有希望继承民族风范和使民族文化再度崛起的一代。

  我们的脚步穿行于纽约和北京,穿过的是正在奔腾的历史,歌唱着的是青年中国的嘹亮。

  我们走在青春的路上,前面有那么多未知的方向,而心中只有一个故乡,一份遥望。这故乡是月圆如玉的故乡,这遥望必是瀚海深情的遥望。

  【作者黄迪,于纽约从事国际法和金融管理研究,发起成立中国留美同学会,及美国各地中国同学会联络机制。】

【编辑:何路曼】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